《蜗牛》教学设计怎么写?(13)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蜗牛
(一)》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动物单元 。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二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 。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本课是观察蜗牛的第一课时,教材的设计意途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对蜗牛身体、运动的观察,让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描述过程,学会按顺序观察、细节观察、动态观察,达到课程标准所制定的用感官直接感知小动物,借助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进行简单记录的要求 。对于蜗牛,三年级的孩子很感兴趣,并从课外书上了解到很多关于蜗牛的知识,同时在植物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察方法,所以他们对本课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观察基础 。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观察方法才刚刚建立,所以观察项目不宜过多,而应重在“少、实、深” 。本课将通过学生对蜗牛身体、运动的观察,让他们经历观察、描述的过程,使其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才是本课乃至本单元教学的终极目标 。
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的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实验验证——交流研究成果——课后延伸 。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三年级学生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观察品质尚处于 1形成的初级阶段,尤其是观察的目的性、有序性不强,而且语言概括表达能力较弱,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障碍,但蜗牛是日常见的小动物,学生对于其生活环境、活动方式有所了解,容易激发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
2、学生学习本课的准备知识:已学习过植物单元和寻访小动物等知识,具备观察物体和小动物的初步能力 。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蜗牛的有关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和能够饲养蜗牛 。能够观察、比较、描述蜗牛 。能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能提出关于蜗牛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收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蜗牛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
2、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的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
【教学重点】
1、重点:认识蜗牛的外形特征 。
2、难点:对蜗牛运动方式的观察与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