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写法怎么样?( 二 )


[教学重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
2、会准确地画角 。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上的画面:校园的一角 。谁来说说校园里有什么?
操场上的活动可真丰富,这里边还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图形——角 。老师手上拿着的三角板(抽象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形状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评析]
情境导入抓住了二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
二、引导探究 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
师:在这幅校园图里有好多这样的角,你能找一找吗?让我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请学生自己指出来: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剪刀上张开形成的角、红旗上的角等等)
[评析]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图片中找出角,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给学生均等的参与机会 。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现实个发现角、认识角 。
2.初步感知,正确指角 。
(1)出示剪刀、吸管和水管的图片 。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指?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
(2)从实物中剥离出角的几何图形 。如何把水管上的角画下来,会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用手比划比划,看看角什么样子的 。然后老师在黑板上把这些角画出来 。
并让同学说说它们的形状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讨论并汇报) 。整理并板书: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边 。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
(3)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感受 。
(4)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 。(题略)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探究去接触知识,理解掌握知识 。
3.做角 。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 。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请同学们拿出这张纸,用折一折的办法,折出一个角来 。
学生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并四个学生上讲台展示,并说出所折的角的两条边和顶点在哪里 。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
4.定义角的大小 。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