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写法怎么样?( 五 )


〖活动三〗 创造
师: 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 。【生从学具袋中选两根带孔的小棒做成一个角】 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
生1: 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两根小棒就行了 。
生2: 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
师: 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 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
生2: 不能组成一个角 。
生3: 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
师: 是的,通过刚才做活动角,发现角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们把两根小棒叫做角的“边”,这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顶点” 。说一说,你们做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设计意图 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而这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角的三部分 。】
〖活动四〗探索
师: 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 怎么变?
生1: 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
生2: 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
师: 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1: 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
生2: 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 与角的边有关 。
师追问 : 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 不是 刚才边没有变长 。
生2: 不是 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
师小结
【设计意图 这段教学,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活动五〗 画角
深化角的认识
师: 我们认识了角,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 。【学生画 师巡视】 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
生1: 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 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
生3: 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
师: 很好,通常我们常用生3的方法画角,请同学们看看【课件画角】,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按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看谁画的好 。【指名学生黑板上演示 。】
【设计意图 画角是这次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是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还有什么问题吗 你觉得谁表现最好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
2.学会了画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