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人而任势——孙子兵法读后感之兵势篇怎么写?

暑假里,我读了三本书 。其中一本是《孙子兵法》 。读了这本书后,这深有感触 。
《孙子兵法》的原著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军事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 。两千五百年前,吴王阖闾曾借助它称霸天下;三国时期,诸葛亮对它爱不释手;唐太宗李世民更认为,没有一本兵书能和它相比 。《孙子兵法》被誉为“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它一共有十三篇,每一篇都有几个脍炙人口的名言和与其相应的故事 。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在比赛、竞技中,都要有计谋,不能蛮干,不能有勇无谋 。计谋也要按情况来制定,不能随便乱制定计谋 。如果这样,那么肯定不管用 。比如:三国时期,刘备率军攻打吴国 。当时是夏天,天气很热,士兵们又热又渴,于是,刘备就把军营移到小溪旁的树林里 。吴国将领陆逊见了,利用树林的地形,使用火攻,击败了敌人 。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勇有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

择人而任势——孙子兵法读后感之兵势篇怎么写?


择人而任势——孙子兵法读后感之兵势篇: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五篇“兵势篇”的第三部分,择人而任势 。
一、兵法解析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 。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
意思就是:
善于带兵打仗的人,总是努力创造有利的态势,而不对部属求全责备,所以能够选择人才去利用和创造有利的态势 。善于利用态势的人指挥军队作战,就如同滚动木头、石头一般 。木头和石头的特性是,置放在平坦安稳之处是静止的,置放在险峻陡峭之处就滚动 。方的容易静止,圆的滚动灵活 。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将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推滚下来那样,这就是所谓的“势” 。
孙子的这段论述提出了三个问题:势、任势和择人 。
什么叫势?孙子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 。”也就是说,“善战人之势”,就像把一块圆形的石头置于高高的山顶上,并且再用劲去转动它,由于“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这块置于高山之巅的转动着的随时可能滚下来的圆石产生的能量,就要比方形的石头,或放于半山腰、山脚下,也不转动它要大得多 。可见,势是力量在战场上所处的空间位置的不同所造成的不同态势、气势和冲击力 。
什么叫任势?任是运用,任势就是用势,兵家用势指的是用兵作战要能够取得类似“转圆石于千仞之山”那样的效果 。如杜牧所云:“转石于千仞之山不可止遏者,在山不在石也 。战人有百胜之勇,强弱一贯者,在势不在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