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点茶法诗词( 三 )


陆游现留存诗篇九千三百多首 。
杨万里写过两万多首 。
但现在只留存的一小部分 。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尤袤留下的诗篇就更少了 。
那么多伟大的诗人写了那么多首诗歌,我们更多的人只能有机会读到他们几首诗,可以说连皮毛都没接触,别说体会他们的精骨了 。
宋诗反映社会视野较前有所拓展,切入生活力度有所深化 。
宋与唐的时代气象与氛围不同,诗家又勇于创新,因而形成与“唐音”殊异的“宋调” 。
宋词作为新兴的合乐诗体,既可传诵于文士案头,又能流播于乐人歌喉,强化了它的娱乐性和传播力,拥有众多接受群体 。
宋是中国文明的第二次浪潮 。
不仅使神韵文明向绝对化发展,还使平民文化发展起来 。
戏艺,有滑稽剧、杂技、傀儡戏、皮影戏、说话、杂剧等等 。
其中杂技就有上百种 。
宋人小资情节严重,宋词中抒发的感情大多都是抒发那种浅斟低唱的闲情逸趣 。
宋词体现了宋朝稳定的政治局势、繁荣丰富优越的社会生活 。
娼妓业的兴盛起源于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繁荣 。
宋代的娱乐业则分得更明确,大致分为了“官妓”、“声妓”、“艺妓”、“商妓”四类 。
宋代的“妓”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妓” 。
大部分可以买艺不买身 。
她们大多数相当于现代的文艺工作者 。
她们一般都是才貌双全的,有的人对琴、棋、歌、诗、书、画、等有很深造诣的,有的可以称上是那个方面的艺术家了 。
“官妓”是最为人们仰慕 。
她们不只是相貌出众,还非常有才华的 。
她们品貌、学识、才智和艺术趣味都非常出众超群 。
现在的演员明星、或从事文艺工作的女人都难以比上她们,因为以前的红楼女子是从小培养、不断的熏陶出来的,而现在的一些演艺界女士,长得漂亮点只上两年学就有可能成为明星……可以说一个宋代的名妓,要比现代的女明星强不少 。
茶文化是在宋代时才达到艺术的境界 。
宋朝的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茶,而是茶饮料 。
有的要加糖,有的要加盐,要加各种作料的茶 。
这是有无数种喝法的茶饮料与茶文化,遗憾的是像宋朝大多数的工艺、文化一样没有遗留到现在 。
宋时已有各种花瓣茶流行叫卖 。
宋还有斗茶之风 。
蔡襄在《茶录》中介绍建安斗茶,特别推重当地所产的一种半发酵的白茶 。
宋人用各种漂亮的、精致的瓷碗的饮茶,其中兔毫盏、天目碗等都是当时有名的茶具 。
民间根据兔毫盏色泽的微妙不同又分称“金兔毫”、“银兔毫” 。
宋代茶盏分黑釉、酱釉、青釉、青白釉四种 。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 。
”“矮纸斜行闲做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
茶百戏是什么?展开全部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是中国茶文化的璀璨明珠 。
自2009年,武夷山茶文化人章志峰恢复了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后,重绽溢彩的茶百戏重新闯入人们视野,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
据悉,目前茶百戏已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分茶又称茶百戏是一种古代茶艺,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 。
“分茶”始见于唐代,而盛行于宋代 。
在宋代上自帝王,下自文人、僧徒都会分茶,宋徵宗赵佶、文人陆游、李清照、杨万里无不精于分茶,留下了许多赞美分茶的诗文 。
可惜,这一文化瑰宝到明代以后就失传了 。
虽说都是分茶,各个时代还是有相当的差别,烹茶法与点茶法的使用就是唐宋分茶的主要区别之一 。
《茶经》所介绍的分茶是烹茶法,一面加热,一面制作茶汤 。
《大观茶论》所介绍的分茶是点茶法,把已经烧开的水倒入盏盂里加工茶汤 。
赵佶根据加开水的次数,把整个点茶过程分成七个部分(七汤) 。
宋代的点茶、分茶和闽北的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
宋人点茶推崇使用北苑茶和建盏 。
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春夏之交,蔡襄任福建路转运使,并负责监制北苑贡茶 。
在北宋皇家及蔡襄、范仲淹、梅尧臣、沈括、王安石、苏轼、秦观、黄庭坚等大批文人学士带动下,品饮北苑茶成为一种时尚与追求 。
“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欧阳修) 。
蔡襄在《茶录》中称:“惟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 。
” 在《茶录》中,蔡襄特地推荐建窑生产的兔毫盏,他指出:“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烧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