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严厉处——读傅雷家书有感怎么写?

初次听闻《傅雷家书》时,内心是十分抗拒的,因为一听“家书”二字就觉得是无味 。但一经阅读后,感受过书中之情后,就发现这本家书饶有趣味且意义丰富 。
满目的思念跃然于纸上,夹杂着“蕉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盼望,以及对孩子成就的自豪之意,字里行间,无一不是家中之情 。
书中所提及的——“你走后的第二天,奶奶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 。”“自昨天起我们开始等你的信了,算起日子来,也该有你的来信了 。”短短几句道出了“家书抵万金”所含之意 。同时,为什么道出“悲喜交集呢?”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便是喜,因为孩子是天赋异凛的,喜是自豪的流露;对于悲呢,当然是莫过于骨肉分离的难舍之悲了 。
读到这儿,便有了几分触动,因为我也曾感同身受过——每个住校的学生,总是只有一周才能回家一次,以至于每次周日下午返校之前,总是要在家里磨蹭个半天,迟迟不愿意离去,说到底是孩子的恋家 。临行前呢,父母总是嘘寒问暖,甚至有时是泪眼朦胧,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感受,那感觉就像“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父母总是对孩子们十分关心,对于在外的孩子的这份感情就愈加地强烈了!“刚朦胧阖眼,却又是心惊肉跳地醒了 。“看着孩子一天天的成长,便觉得是伤心乐事!
在外的游子们啊!短短几分封的家信难寄托这相思,我们应该多去探望家中的长辈们,回报一点亲情是一点 。
父母们总是怀着“踏在我们的身上面前吧,愿我们更伟大,更幸福“的无私 。
多陪陪亲人!

爱在严厉处——读傅雷家书有感怎么写?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
也正是因为家中有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傅聪得以健康成长为一个令中国骄傲的音乐家 。《傅雷家书》写的正是傅聪远赴波兰留学并定居后,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 。
从这本书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父与子之间毫无隔阂、亲如旧友的情感 。大洋并没有阻断他们心与心的沟通,生活上、事业上、艺术上、情感上的话题,他们无所不谈,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为儿子的人生之路点燃了一盏明灯 。
傅雷告诉儿子如何看待困难:“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的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 。心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琼浆 。不经历尖锐痛苦的的人,不会有博大的同情心 。”在成功之路上,必定会有数不清的困难与艰险、辛酸与泪水,面对这些,我们只有“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才能超脱小我,成就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