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严厉处——读傅雷家书有感怎么写?( 二 )


他告诉儿子何为真正的“善”:“人应该为了善,为了荣誉,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为了惧怕永恒的惩罚,也不是为了求取永恒的福祉 。”只有这样的善才可以称为“大善” 。善应是发自内心的,服务大众的,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内心某种自私的欲望或达到某种个人目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有些事,得到并没有真正得到,失去并没有真正失去,为大多数人着想,使大多数人幸福才能称得上是真善 。
读过这本书后,我觉得傅雷不仅在为他自己的儿子指路,他也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一盏明灯 。这位睿智的长者将他毕生的生活智慧浇注在这二十多篇书信中,需要我们怀抱着一颗纯真的心去领悟……

爱在严厉处——读傅雷家书有感怎么写?


读《傅雷家书》有感
长期同父母住在一起的我们,注定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 。
翻开这本书,本以为只是乏味的叮嘱,没想到却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真情 。是的,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年幼时他将书中曾有一段话让我刻骨铭心,他说“你提到的完美,其实它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完美 。我们用一生去追求,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幻想永无止境,…… 。”初读这本书时,我认为父子的关系肯定不好,出乎意料的是傅雷为人父,如此细腻,如此用心,他不仅谈论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连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 。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傅雷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的态度和作风 。
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 。渐渐长大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伤 。曾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黑暗存在,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 。世间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如此矛盾,在远和近中,取舍着,徘徊着,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做到了完美 。
在这本书中,我们甚至是忘记了傅雷,他评论家,翻译家的身份 。而是带着心去学习他为人父的优点 。这本书在我眼中,是一部最好的艺术修养读物,同样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育书籍,傅雷夫妇是父母中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并不是一开始就强调成绩,工作,而是先教他们的孩子们学会做人 。从傅雷和傅聪的家书中,我们
收获了许多,傅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变了了,揠苗助长的情况出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