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怎么写?( 六 )


正是梁启超的独特教育使得梁家有了“一门三院士”的光荣 。那么他是否只注重子女们的学习而不顾儿女们的健康了呢?不 , 这从400多封家书中的任意一封都可体会到他对子女们浓浓的关爱 。
首先 , 他对的子女称呼方面 。他称子女们为“宝贝” , 自称“老白鼻”谐音老baby , 甚至还给孩子们起了外号 。如:五女梁思懿 , 在信中呼之为司马懿 , 六女儿则称为六六 , 又如小宝贝庄庄 , 大宝贝等称呼 。如此可想象出他是怎样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 , 甚至有些颠覆他身为革命家的伟大形象 , 瞬间变身为老顽童 。如此开放的思想 , 在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的那时还正是前卫啊 。大概梁启超先生这开放的思想深刻的影响了他与他子女接受西方文化吧 。
再者 , 他信中所述内容 。他在信中不仅鼓励引导子女学业发展 , 还时刻念叨着子女的身体健康 。作为一个好父亲 , 在孩子学业与身体健康方面 , 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 而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关心孩子的好父亲 。
只可惜了 , 在那个黑暗与动荡的年代 , 战乱中交织了革命的烽火 , 他只得站起来身先士卒引领变法 , 如此艰难 。但正是因艰难 , 才使得那些家书更有可抵万金的宝贵吧 。且家书给我们的无限思索与启迪 , 何尝又不是它可抵万金的原因呢?

梁启超家书的读后感怎么写?


最近几天 , 在读《梁启超家书》 , 颇有感触 , 以记之 。
首先 , 任公和众多父母一样 , 在家书里经常关心儿女的学费、经济问题 , 不仅读书的要资助 , 结婚以后的子女经济窘迫 , 他也会慷慨解囊 , 一切就如天下的父母一样 。
第二 , 任公是个极民主的父亲 , 对于买房子、建坟墓等本应由父母作主的事情 , 他会在信中征求儿女的意见 , 让子女真正参与到家的建设之中 。
第三 , 任公是个极温和的父亲 。女儿考试不及格 , 孩子入学要延迟等 , 他都以鼓励为主 , 强调的是打基础 , 只要基础牢固了 , 今后的学习自然好 ,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
第四 , 任公是个极开放的父亲 。他的子女众多 , 虽然自己主要从事政治活动和文学史研究 , 但是对于自己的子女 , 从未对他们的未来进行严格的规定 , 思成喜欢建筑 , 就学建筑 , 思永喜欢考古 , 就学考古 , 思忠喜欢军事 , 就帮他联络西点军校 , 不管他的子女今后将从事哪一行 , 他都是支持的 。不过有一点 , 他是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做官的 , 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做学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