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的诗词赏析( 三 )


看来无法再饮酒了!可是,“醉卧沙场君莫笑” 。
第三句意又一转,告诉我们:这时虽然军令如山,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决定决心要“醉卧” 。
诗人似在代将士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然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的一句,这就是结末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
显然,这里所控诉的,已不止是将士们所面临的这一次征战,而是“古来”即有的一切由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驱使千千万万将士去送死的战争!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
《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放之词,然悲感已极” 。
可谓深得作者用心 。
此诗的确流露了如当代论者所批判的消极情绪,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残酷环境中,战士和诗人们对于无休无止的边庭争战,一般也只能产生这种悲痛的情绪,我们对此就不必苛求了 。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①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 。
③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迁居绛州 (今山西新绛) 。
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家居十五年 。
晚年出任文安 县(今禹河北)尉,卒于官舍 。
为人慷慨有大略,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 龄、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 。
靳能为作墓志,称其“歌从军,吟出塞,皎兮 极关山明月之思,萧...
王昌龄《出塞》的字词赏析,急!!!!!出塞秦时明月汉时 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
“出塞”,即出关,就是到边境去戍守关城要塞 。
在唐诗中,一般用来表示出征,而“入塞”则表示凯旋归来 。
“秦”、“汉”、“明月”、“关”: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
这里“秦”、“汉”虽在字面上分属“明月”、“关”,在意义上却是合指的,即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关塞 。
补充说明: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曾引起过许多争议,大致是说“秦时的明月何以照汉时的关阙”?其实,诗人这里是用了“互文同义”的方法,“秦汉”两字是活用,都代表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并不是要把明月和关分属于两个朝代 。
卢纶的《送张郎中还蜀歌》有“秦家御史汉家郎”、白居易的《琵琶行》有“主人下马客在船”的句子,如果只按字面排列去死解,它们都讲不通 。
“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
“但使”:只要 。
“龙城”:是汉代匈奴的都城,但匈奴是游牧民族,并没有固定的都城,所谓的都城,只是指匈奴各部的首领所在地或军事主力所在而已 。
“飞将”:是汉代名将李广,但据史实考证,李广与龙城无关,直捣龙城的是大将军卫青 。
所以,诗人这里将两个典故合用而来“龙城飞将”,并不是实指某座城池某位大将,而是喻指那些能够打败敌人的好将领 。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 。
补充说明:“但使”和“不教”含蓄地表达了全诗“反对征战,期盼良将”的主题 。
“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
“度阴山”:跨过阴山 。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
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
王昌龄的这首边塞诗倍受历代诗家推崇,明代诗坛领袖李攀龙甚至推其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意境雄浑深远,耐人寻味 。
综观全诗:首句写景,勾勒出一派明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次句叙事,极言距离之远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之深;“秦汉”、“万里”,时空交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和战事的频繁,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三、四句抒情,表达了诗人期望朝廷任用良将,早日平息战争,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但使”、“不教”,含蓄委婉,将厌恶战争、同情百姓、不满朝廷等诸多情绪尽蕴其中,加深了诗歌的蕴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