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的诗词赏析( 四 )


“巧妙互文,灵活用典,精妙炼字”是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
蝶恋花·出塞文章的赏析 这是一首出塞词 。
将豪放之情寄寓在婉约之形中,这种风骨,自有词以来,除了李煜、苏轼、辛弃疾之外,也就要数纳兰了 。
无怪乎王国维先生评价纳兰性德的词是:北宋以来,唯一人尔! 本词首句“今古河山无定据”便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来开篇,一句话便道出了事事变迁,朝代更迭,
出塞的诗意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注释]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
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
3.但使:只要 。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 。
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
[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
“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 。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
“度阴山”,跨过阴山 。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
曹 植曹植(192-233)字子建 。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
三国魏杰出诗人 。
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 。
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 。
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 。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 。
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 。
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 。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 。
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 。
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 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 。
后人以“建安风骨”称 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 。
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 。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 。
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 前后两期 。
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 。
如《白马篇》、《送应氏》等 。
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参杂较 浓厚的消极思想 。
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 。
也善辞赋、散文 。
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 ,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 。
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试表》等 。
王昌龄介绍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 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
王昌龄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宁、京兆两说 。
《新唐书》本传与《唐诗纪事》说他为江宁人,但并无直接材料,大概是因为王昌龄被时人称作 “王江宁”而致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