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师德征文怎么写?( 四 )


在那个可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相媲美的时代 , 蔡元培先生何以成就如此大观?或许 , 四字便可道其中真意——立德树人 。
何为立德树人?“立德”二字最先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 , ‘太上有立德 , 其次有立功 , 其次有立言’ , 虽久不废 , 此之谓三不朽 。”此处“三不朽” , 唐时孔颖达于《春秋左传正义》中作出更为细致的定义:“立德谓创制垂法 , 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 , 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 , 理足可传 。”通俗点说 , 鲁国大夫叔孙豹的“三不朽”按唐朝大经学家孔颖达的理解 , 依次为树立道德操守 , 建立事业功绩 , 修立观点学说 。“立德”一说 , 即所谓树立道德操守 , 位于“三不朽”之首 , 可见其一斑 。“树人”二字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 , 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 莫如树人 。”俗语“十年树木 , 百年树人”即衍生于此 。通俗点说 , 一年可出谷物 , 十年可成树木 , 终身方可成人 , 其中“树”作为动词 , 有培养、培育之意 , 故大概可将“树人”理解为“育人” 。综上而言 , 立德树人即为树立道德操守 , 修行养性 , 以终身为限育人 。
如此理解 , 想来其实只解其表层之意 , 而未深入 。为三不朽而立德者 , 立德并不能忘立功、立言;立德为上 , 立德又为何?立德修行小我 , 然小我修成 , 唯立功、立言方能不朽 。人有云 , 遍观中国三千年历史 , 可称“立德”而不受非议者仅两个半人 , 一为春秋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的鸿儒圣人孔老夫子 , 一为明朝时精通佛道儒三家的心学集大成者明 , 另外半个则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湘军创始人曾国藩 。此三人在中国悠久历史上皆曾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 此处不必多言 。然此三人立德之时 , 也未忘立功、立言 , 孔夫子周游列国宣传其开创倡导的儒家思想 , 试图平稳那个政治动荡的时代 , 虽世时未被统治阶级接受 , 然其言论后由其弟子集结为籍而成《论语》 , 其学说思想流传后世 , 铸就深远影响;明更非一般文人墨客能比 , 其还是一名卓越的军事家 , 以“诡异独断用兵”著称的他在平定江西和宸濠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 , 之后立院讲学著书 , 宣扬其“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曾文正公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 曾创立湘军进而镇压威胁当时清廷统治的太平天国起义 , 并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宋明理学 , 扬长避短 , 求同存异 , 而他的处世智慧更是为后世津津乐道 。此三者 , 概称立德者 , 皆以立德为根本 , 不忘且以此促立功、立言 , 而久不废 。所以 , 真正所谓立德 , 其中必包含立功、立言 , 不单是树立自己的道德操守而已 。至于树人 , 若仅就“终身之计 , 莫如树人”来看 , 大概为育人这活是长期的艰巨的大事业 , 可这便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 , 整句话断不可仅截取重点加以理解 。一年之计 , 十年之计 , 最后至终身之计 , 育人之业除本身确为终身之计外 , 实属一个讲究按部就班、追求持之以恒的过程 , 若没有一年、十年之不断积累 , 何来终身?再议之 , 育人固大 , 大中亦须分小 , 将此一世之业细化 , 而纵观历史 , 育人之业代代相传 , 每一世当属其中 , 育人思想学术之进步 , 概皆以前人之学为基础 , 步步为营 , 不断得到深化发展 。所以 , 真正所谓树人 , 即育人 , 必要求将此视作一生为之奉献的事业 , 更需将此作为由浅入深、滴水穿石的一项事无巨细的宏大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