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关官场的诗词( 六 )


一天,他去拜访一个朋友 。
朋友给他食物金钱 。
他出门之后,把那食物金钱全散与穷人,自己在门外盘膝打坐,在不食人间烟火之下,就准备脱离此红尘扰攘的人间世 。
几天之后,他呼吸了最后一口气就不动弹 。
那位朋友叫仆人把他的尸体移走 。
但是当时正是新年元旦,在一年如此吉祥的日子,仆人们不愿去搬运尸体 。
但是死人说了话:“没关系,我可以自己搬运 。
”他立起身来,自己走到野外,在一个更为舒适的地方死去 。
这就是一般所谓道家修炼之士的“白昼飞升” 。
幼年时,苏东坡在读书之外,富有多方面的兴趣 。
下学之后,他就回家往鸟巢里窥探 。
他母亲已经严格告诫东坡与家中的使女,不得捕捉鸟雀 。
因此之故,数年之后,鸟雀知道在庭园里不会受害,有的就在庭园的树枝上做巢,低得孩子们都可以望得见 。
有一只羽毛极其美丽鲜艳的小鸟,一连数日到他家的庭园去,苏东坡对这只小鸟记得特别清楚 。
有时,有官员经过眉山镇,到苏家拜访,因为东坡的叔叔已经做了官 。
家里于是忙乱一阵,使女就光着脚各处跑,到菜园去摘菜、宰鸡,好治筵席待客 。
这种情形在孩子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东坡和堂兄妹等常在母亲身边玩耍 。
他和弟弟辙也常到村中去赶集,或是在菜园中掘土 。
一天,孩子们掘出来一块美丽的石板,既晶莹光泽,又有精美的绿色条纹 。
他们敲击之下,发出清脆金属之声 。
他们想用做砚台,非常合用 。
砚台必须用一种有气孔的特别石头,要善于吸收潮湿,并且善于保存潮湿 。
这种好砚台对书法艺术十分重要 。
一个上品砚台往往为文人视为至宝 。
好砚台是文人书桌子上的重要物品,因为文人一天大半的生活都与之有密切关系 。
父亲给孩子一个砚台,他必须保存直到长大成人,他还要在砚台上刻上特别的词句,祝将来文名大噪 。
据有些文字记载,苏东坡十岁时,已经能写出出奇的诗句 。
在他那篇《黠鼠赋》里,我们找到了两句 。
这篇短文字是描写一个狡猾的小老鼠,掉入一个瓦瓮里,假装已死,等把瓮倒在地上,便急速逃去,这样把人欺骗过 。
大约也正在此时,他的老师正读一篇长诗,诗里描写当时朝廷上一群著名的学者 。
苏东坡这个幼小的学童在老师肩膊后面往前窥探了一下,就开始问到与他们有关的问题 。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因为在苏东坡的童年,中国是在宋朝最贤明的君主统治之下,他极力奖励文学艺术 。
国内太平无事,中国北方与西北的游牧民族如金,辽,西夏,这些部落蛮族本来常为患中国,这时也与宋朝相安无事 。
在这样朝廷之下,贤良之臣在位,若干文才杰出的人士都受到思宠,侍奉皇帝,点缀升平 。
正是在这个时候儿,幼童苏东坡首次听到欧阳修、范仲淹等人的大名,当下深受到鼓舞 。
幸好在这位大诗人的童年生活里,我们还有这些对他将来崭露头角的预示 。
虽然苏东坡记载了不少他成年时代做的梦和梦中未完成的诗句,可是还没有什么无心流露的话,供现代的传记作家使之与解释,直觉、狂想相结合,而捏造出东坡这位诗人下意识中神经病的结构形态 。
苏东坡倒丝毫没提到尿布和便秘等事呢 。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 。
为应付考...
苏轼一生的遭遇及当时著名的诗词苏轼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受父亲苏洵的影响,非常喜欢读书 。
他天资聪明,记忆力特别强,每看完一篇文章,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
展开全部经过几年苦读,年轻的苏轼已是饱学之士,别人看不懂的书,他能看懂;别人不认识的字,他能认识;别人不理解的文章,他能评头论足发一通议论 。
这样一来,许多人对他佩服三分,有的甚至要拜他为师 。
苏轼名噪一时,洋洋自得 。
启蒙老师见了,很是担忧 。
特地送给他一张“学无止境”的条幅 。
可苏轼看后却不以为然,认为启蒙老师是嫉妒自己,就把条幅丢在书房角落里 。
一天,苏轼乘着酒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命家人贴在大门口: 读遍天下书; 识尽人间字 。
苏轼以当代才子自居的对联贴出后,有的人见了点头称赞,有的却连连摇头,启蒙老师气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安 。
不知怎的,这事惊动了仙界 。
一天,观音大士装扮成一个老太婆,下凡间来找苏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