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读后感怎么写?( 八 )


长安十年 , 杜甫是矛盾的 , 既羡慕自由 , 又渴望官职 。在唐代政治日渐走下坡路 , 人民不断被剥削的时候 , 杜甫开始关注民生 。安史之乱让李唐王朝一蹶不振 , 杜甫的被迫流亡让他拥有了接触民众的机会 。然而 , 等他又回到皇帝身边时 , 他的诗变得“充满了初唐以来应制诗、奉和诗一向惯用的词藻 , 缺乏充实的内容” , 但事实上 , 杜甫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后来杜甫被派到华州 , 他才“从一个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诗人的岗位上” 。从此 , 他开始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 揭露朝廷的缺陷 。不过 , 杜甫终究是“封建社会里一个爱人民、爱祖国的诗人” , 人民因为国家连绵不断的兵役而痛苦不堪 , 但为了保卫国家却不得不这样 , 杜甫此时的矛盾已经不是关于个人 , 而是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无限忧虑 。《石壕吏》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
《杜甫传》的作者冯至既是一位诗人 , 同时又是一位研究德语文学的学者 。因此 , 从《杜甫传》中 , 不难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的深情和严谨 。全书篇幅不长 , 就十几万字 , 却是高度浓缩 , 决不掺水 。据说《杜甫传》在《新观察》上连载时 , 毛泽东是每期必看 , 连载完毕后 , 毛泽东说:“《新观察》现在将《杜甫传》登完了 , 我《新观察》也不要看了 。”
国家不幸诗家幸 。杜甫幸好没有做上大官 , 没有做久官 , 才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雄壮的诗篇 。这从他秉持的理想来说也算是得其所哉吧?

《杜甫传》读后感怎么写?


以前读人物传记 , 总觉得书写得单调 , 不能引发读者深刻的兴趣 。但我得否认读完《杜甫传》有这样的感受 , 他是一个诗人 , 出生于大唐开元盛世 , 而自中晚唐开始 , 唐由安史之乱而由盛而衰 ,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 其中的原因即是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 。
读杜甫的一生 , 是读一个伟人的传记 , 是读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 , 亦是一场文化之旅 。杜甫一生漂泊不定 , 开元时 , 他几乎游遍祖国大好山河 , 在泰山之巅发出了“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 , 年壮时也同盛唐文人一般应试求取功名 。后来 , 他困守长安达十年之久 , 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堪回首的岁月 。公元755年 , 安史之乱开始 , 长安沦陷 。不幸的是 , 忧国忧民的杜甫被叛军所俘 , 因他不肯为叛军卖命 , 受尽了非人的折磨 。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 , 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从牢中逃了出来 , 他几乎是历尽艰辛 , 才逃到凤翔 。然而“福不双至 , 祸不单行” , 五月拜左拾遗 , 因上书营救好朋友房琯 , 而触怒了肃宗 , 被贬于四川 。公元789年 , 他前往四川依附节度使严武 , 寄居在成都西郊的一个破旧的草堂里 , 曾经一度在严武的幕下任参谋 , 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 , 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杜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