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诗词之书赠秋元先生( 二 )


自然春意与人事春情相绾合 , 优美地表现出在流走跃动的春之气息中 , 惜春少年微妙的恋情之萌动及转瞬便迷失的怅惘 。
有声有色 , 情韵悠远 , 颇富婉媚绰约的风姿 。
是一篇天韵圆转的佳作 。
《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 , 与朝云闲坐 。
时青女(指秋霜)初至 , 落木萧萧 , 凄然有悲秋之意 。
命朝云把大白 , 唱‘花褪残红’ 。
朝云歌喉将啭 , 泪满衣襟 。
子瞻诘其故 , 答曰:‘奴所不能歌 , 是“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
’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正悲秋 , 而妆又伤春矣 。
’遂罢 。
朝云不久抱疾而亡 。
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
”蝶恋花欧阳修(一说冯延巳)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 , 惆怅还依旧 。
日日花前常病酒 , 不辞镜里朱颜瘦 。
河畔青芜堤上柳 , 为问新愁 , 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 , 平林新月人归后 。
【赏析】本词抒写了一片难以指实的、浓重的感伤之情 , 大有“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的那种对于整个人生的迷惘和得不到解脱的苦闷 , 词中也同时包含着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眷恋 , 以及他甘心为此憔悴的执着感情 。
“独立小桥风满袖 , 平林新月人归后”两句 , 表现了主人公如有所待、又若有所失的情状 , 语淡而意远 。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 帘幕无重数 。
玉勒雕鞍游冶处 , 楼高不见章台路 。
①雨横风狂三月暮 , 门掩黄昏 , 无计留春住 。
泪眼问花花不语 , 乱红飞过秋千去 。
赏析:上阙一开端即描绘出思妇所外的典型环境 , 三个“深”字 , 极见庭院之深邃了 。
通过刻画描写 , 一位幽闭深闺女的贵族女子 , 因为薄幸之人一味追求狭邪之游的愁苦心情便跃然纸上了 。
下阙 , “三月暮”点出时令 , “雨横风狂” , 描述气候特征 。
此时此景只有掩起门户独守空房 , 发出“无计留春住”的悲叹 。
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 , 乱红飞过秋千去” , 是历来受人赞赏的名句 。
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 罗幕轻寒 , 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 , 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 , 山长水阔知何处!【译文】围栏里薄雾笼罩着菊花 , 显得心情压抑;兰草上沾着露水 , 仿佛在伤...
黄兴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诗词是什么意思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兴)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
七十二健儿指1911年4月27日(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广州起义中牺牲后葬于市东北郊黄花岗(原名红花岗)的革命党人 。
湛碧血 , 以激励后人;湿黄花 , 以缅怀先烈 。
上下联意境凄婉悲壮 , 感人心魄 , 有催人奋进 。
上联歌颂七十二烈士满腔热血报效祖国英勇捐躯 , 下联写四万万同胞对他们的深切悼念 , 对仗工整 , 辞真意切 。
...
孙中山先生所作的诗展开全部 孙中山(1866~1925)名文 , 字德明 , 号逸仙 , 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 , 因而得名 。
孙中山无意做诗人 。
1897年他对日本友人宫畸寅藏说:“弟不能为诗 , 盖无风流天性也 。
”然而 , 此后的革命生涯中 , 孙中山还是不时有诗问世 。
1899年秋 , 孙中山作七言绝句《咏志》:“万象阴霾扫不开 , 红羊劫运日相催 。
顶天立地奇男子 , 要把乾坤扭转来 。
”曾用作革命组织的动员口号和联络语 , 又称革命歌、起义歌 。
全诗多用口语 , 浅显易懂 , 极具鼓动性 。
惟“红羊”一句借用典故 , 不大通俗 。
南宋理宗时 , 有一位算命先生柴望上书提请朝廷注意 , 每逢丙午、丁未年 , 国家必有祸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