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诗词之书赠秋元先生( 三 )


以天干“丙”“丁”和地支“午”在阴阳五行里都属火 , 为红色 , 而“未”这个地支在生肖上是羊 , 每六十年出现一次的“丙午丁未之厄”后被称为“红羊劫” 。
宋人最惨痛的记忆“靖康之耻”就发生在丙午年(1126年) , 今人所谓十年浩劫也始于丙午年(1966年) , 杨绛就有《丙午丁未年纪事》 。
不过 , 孙中山这里却是反其意而用之 , 以“红羊”谐音太平天国领袖“洪”“杨” , 宣称革命的时机就要到来了 , 他满清的劫运就要到来了 。
孙中山曾说:“洪秀全是反清第一英雄 , 我是第二 。
” 《挽刘道一》:“半壁东南三楚雄 , 刘郎死去霸图空 。
尚余遗业艰难甚 , 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 , 神州落日泣哀鸿 。
几时痛饮黄龙酒 , 横揽江流一奠公 。
”1906年刘道一从日本回国 , 到家乡湖南从事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
年底 , 醴萍浏武装起义爆发 , 刘道一负责联络同盟会东京总部 。
次年1月被捕 , 就义于长沙 , 年仅二十二岁 。
作为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武装起义牺牲的第一位会员 , 刘道一受到同盟会总部的隆重追悼 , 孙中山、黄兴悲痛难抑 , 竞赋挽诗 。
孙中山此篇作于1907年2月3日 , 辞正调永 , 情真意挚 , 气魄恢弘 , 境界远大 , 实为彪炳史册之作 。
1907年3月4日 , 孙中山被日本当局驱逐出境前 , 会晤唐群英 , 赠五言绝句一首作别:“此去浪滔天 , 应知身在船 。
若还潇湘日 , 为我问陈癫 。
”前两句抒写有国难投的悲愤 , 后两句嘱托革命工作 。
唐群英(1871~1937) , 湖南衡山人 , 1904年秋与秋瑾相约东渡扶桑 , 寻求救国之道 , 为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 。
陈癫 , 即陈树人 , 先期回国的同盟会会员 。
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 , 孙中山亲临战场 , 向清军开炮 。
失利后率军退入安南(今越南) , 在马背上吟成了一首七绝:“咸来意气不论功 , 魂梦忽惊征马中 。
漠漠东南云万叠 , 铁鞭叱咤厉天风 。
”其字里行间 , 洋溢着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 。
1917年 , 孙中山有诗《祝童洁泉七十寿》:“阶前双凤戾天飞 , 览揆年华届古稀 。
治国安民儿辈事 , 博施济众我公徽 。
玉槐花照瑶觥燕 , 窦桂香凝彩舞衣 。
所欲从心皆絜矩 , 兰孙绕膝庆祥晖 。
”此诗以人情味见长 , 展示了作者精神世界的另一面 。
诗中用典娴熟妥帖 , 如“戾天飞”一语出自《诗?小雅?四月》“翰飞戾天” , “览揆”代指生辰 , 出于屈原《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 , “窦桂香”尝见于南宋诗人李昴英《秋试已近用韵勉儿辈》“岁当酉戌吾家旺 , 月府先教窦桂香” , 尾联“所欲从心皆絜矩”一句则化用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虞美人?为谢逸桥诗钞题词》:“吉光片羽珍同璧 , 潇洒追秦七 。
好诗读到谢先生 , 另有一番天籁任纵横 。
五陵待客赊豪兴 , 挥金为革命 。
凭君纽带作桥梁 , 输送侨胞热血慨而慷 。
”1918年5月20日 , 因不满桂系军阀的排挤 , 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 。
数日后 , 自广州往梅县 , 住松口铜琶村谢逸桥家 , 读其诗词集有感 , 遂填此词 , 盛赞谢逸桥的诗歌品质和他对革命的无私支持 。
谢逸桥(1874~1926) , 华侨巨商 , 同盟会员 。
秦七 , 即北宋词人秦少游 , 其词清新婉丽 , 苏轼谓之有屈、宋之才 , 王安石称其有鲍、谢之致 。
五陵 , 旧指豪门贵族聚居之地 。
1920年10月 , 曾在护国军韶关之役中以神奇炮火扭转战局 , 后升任滇军第六旅旅长的鲁子材(字梓楠)牺牲于重庆 , 孙中山再题挽诗以表彰英烈 , 其《鲁旅长梓楠像赞》云:“智战岭海 , 夙耳英声 。
桓桓心杰 , 卜为国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