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诗词( 三 )


打动我们的 , 理应是余秀华的诗歌 , 而非那些凭空附丽的意义 。
可惜 , 读诗需要耐心和敏锐 , 多数人却等不及 。
却意图相信一个贫瘠中创生的幻梦 , 一种人为营造的弱势群体叙事 。
因为 , 这样才符合我们熟识的认知体系、自以为正常的价值标准 , 接受起来才更为便捷 。
可凡此种种 , 固然易于感动 , 却忽略了余秀华作品中真正诗性的部分 。
好在 , 余秀华是自知自怡的 。
在自述《摇摇晃晃的人间》里 , 她写道:“我感谢诗歌能来到我的生命 , 呈现我 , 也隐匿我 。
……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 , 而回到诗歌 , 我又干净起来 。
诗歌一直在清洁我 , 悲悯我 。
”这并不是矫情 , 而是胸中块垒的直抒 。
因为“诗歌是什么呢 , 我不知道 , 也说不出来 , 不过是情绪在跳跃 , 或沉潜 。
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 , 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 , 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 , 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再见 , 2014》和《我爱你》是余秀华眼下最知名的三首诗 。
不约而同地 , 诗里都提到了“春天” 。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里有“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 《我爱你》的最后则这样写的:“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
其实 , 余秀华就是诗歌大地上偶然出现的一棵稗子 。
我们则像一些逐浪采粉的蝴蝶 , 强加给她太多虚妄的春天 。
也许 , 在自然的春天里提心吊胆 , 才是稗子的夙愿 。
余秀华的诗歌励志展开全部一位脑瘫患者、农妇 , 竟能写出如此动人的词章?余秀华在惊讶和赞叹声中“火”了 , 而这背后糅杂了励志、同情、感慨等种种微妙情绪——这些天 , 余秀华的诗作在微信上广为传布 。
她的生活 , 也因此改变 。
打爆的约访电话 , 不断有采访人员上门 , 相继死去的兔子 , 村书记和市领导也来了 。
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 , 余秀华的家里 , 一切生动而荒诞地发生着 。
嘈杂的人声中 , 有来访者要求余秀华即兴创作 。
17日 , 余秀华的电脑上留下一首《假如你是沉默的》 。
更像对竟日喧哗的抗议:“假如你是沉默的 , 身边的那个人也无法窃取/你内心的花园 , 内心的蜜、你的甜蜜将一直为自己所有 。
没有一个盗贼/没有季节错乱的蜜蜂/雪徐徐落进院子里 , 世界维持着昨天的次序 。
”唯有黑夜低垂 , 人潮散去 , 余秀华才能回到熟识的往昔 。
一旦白昼重临 , “脑瘫诗人”、“心灵鸡汤”作者 , 甚至“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的标签又会纷至沓来 。
不过数日之间 , 一棵稗子 , 就已让满园春色包围 。
毫无疑问 , 余秀华是优秀的诗人 。
但诗歌之外 , 她的先天缺陷、农村背景以及语言风格 , 也在过度放大中不断遭遇无意或是有意的误读 。
旅美作家沈睿的一篇推介文章 , 经微信订阅号“民谣与诗”修改后 , 以《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标题引爆了社交网络 。
撇开“标题党”的因素 , 余秀华的同名诗作备受肯定 , 在其真实与力量 。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
背后 , 是独特的音韵与情绪 。
沈睿评价“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 , 出奇的想象 , 语言的打击力量 , 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 , 她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 , 是生命的诗歌 , 是语言的流星雨 , 灿烂得你目瞪口呆 , 感情的深度打中你 , 让你的心疼痛 。
”沈睿或许过度沉浸于偶得的欣喜 。
事实上 , 这首诗的主题 , 与诗人普珉一首“身体写作”之作颇有相合 。
差别在于 , 余秀华的情绪更纯净 , 语言的节奏感更扎实 , 抒情的音调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