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诗词( 四 )


但以此将余秀华引为天降奇才 , 怕也言过其实 。
譬如 ,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中有一句“两具肉体碰撞的力 , 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 很明显受到狄兰·托马斯《通过绿色导火索催动花的力》的启发 。
再譬如 , 余秀华自陈“不关心人类的大问题” , 写下“下一个春天啊 , 为时不远/下一个春天 , 再没有可亲的姐姐遇见” , 也很难说没有海子抒情诗《日记》的影子 。
在微信朋友圈里 , 余秀华开列的阅读履历包括:保罗·策兰、弗罗斯特、博纳富瓦、特朗斯特罗姆、阿赫玛托娃、海子、顾城、雷平阳、宇向、韩少君 。
去年1月 , 余秀华专门写过一篇《致雷平阳》 , 起首便是:“我以诗人的身份向你致敬 , 以农民的身份和你握手 。
”换言之 , 余秀华对于自己的诗歌创作 , 有着充分的自觉 , 亦不乏明确的源流 。
虽然经历病厄、身囿农村 , 她的写作并没有依托大量切身的经验材料 , 也不曾借助方言或古诗等更接近的语言谱系 。
相反 , 她阅读翻译的现代诗 , 从他者的世界攫取灵感 , 借语言的弦荡漾诗心 , 再向更普遍的天地寻求共振 。
打动我们的 , 理应是余秀华的诗歌 , 而非那些凭空附丽的意义 。
可惜 , 读诗需要耐心和敏锐 , 多数人却等不及 。
却意图相信一个贫瘠中创生的幻梦 , 一种人为营造的弱势群体叙事 。
因为 , 这样才符合我们熟识的认知体系、自以为正常的价值标准 , 接受起来才更为便捷 。
可凡此种种 , 固然易于感动 , 却忽略了余秀华作品中真正诗性的部分 。
好在 , 余秀华是自知自怡的 。
在自述《摇摇晃晃的人间》里 , 她写道:“我感谢诗歌能来到我的生命 , 呈现我 , 也隐匿我 。
……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 , 而回到诗歌 , 我又干净起来 。
诗歌一直在清洁我 , 悲悯我 。
”这并不是矫情 , 而是胸中块垒的直抒 。
因为“诗歌是什么呢 , 我不知道 , 也说不出来 , 不过是情绪在跳跃 , 或沉潜 。
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 , 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 , 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 , 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再见 , 2014》和《我爱你》是余秀华眼下最知名的三首诗 。
不约而同地 , 诗里都提到了“春天” 。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里有“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 《我爱你》的最后则这样写的:“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
其实 , 余秀华就是诗歌大地上偶然出现的一棵稗子 。
我们则像一些逐浪采粉的蝴蝶 , 强加给她太多虚妄的春天 。
也许 , 在自然的春天里提心吊胆 , 才是稗子的夙愿 。
感恩父母的诗⒈爱如潮水 假如我是一片孤舟 ,  母亲正如汪洋里的航标 , 静静地矗立着 。
假如我是一根嫩芽 ,  母亲正如清晨里的雨露 , 默默的滋润着 。
假如我是一尾鱼苗 ,  母亲正如山涧里的溪水 , 悄悄的哺育我 。
假如我是一只风筝 ,  母亲正如风雨里的长线 , 轻轻的牵引着 。
假如我是一株春笋 ,  母亲正如初春丽的阳光 , 暖暖的照耀着 。
假如我是一株禾苗 ,  母亲正如田野里的沃土 , 深深的培育着 。
2.他的爱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  我从梦中醒来 ,  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 ,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
啊!他的爱是清凉的风 。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  妈妈到学校接我 ,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  雨水却打在他的身上 。
啊 , 他的爱是遮雨的伞 。
有一回我病了 ,  妈妈抱我去医院 。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  妈妈着急地哭了 。
啊 , 他的爱是滴落的泪 。
有一天 , 我打破了暖瓶 ,  对妈妈又说了谎 ,  他的批评叫我脸红 ,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