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的作品的读后感怎么写?( 三 )


《青铜葵花》讲了女孩葵花先丧母后丧父,又被青铜家——一个贫苦家庭收养,大家十分善良,但那只是一个小村里的小人家,有了葵花后日子更苦了 。大家遇到了许多苦难,但都乐观应对,都挺了过去 。
书中的比喻十分精妙,例如,把青铜家比作一辆破马车——虽破,走得慢,但也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真是唯妙唯肖!
如果说书是精神食粮,曹文轩的作品就是精神面包,让人有无限的联想……

曹文轩的作品的读后感怎么写?


风,吹着我的`脸 。我已沉浸在《红瓦》这样的一本美好的小说中 。它感动我们的是道义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感的力量,而这些就在我们身边 。
它以油麻地为背景,从一个中学生的视角诗意地描写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乡村生活的淳厚风情,描绘了少男少女们在特殊的年龄阶段所经历的人生历程,表现了成长的艰难与坎坷,悲悯情怀中充盈的是成长的痛 。
小说的开篇就将林冰置入新的成长阶段的起跑线上:跟着父亲,我走到油麻地中学的大门 。他看了一眼门里的一条铺着煤渣的白杨夹道,将我的身子扳动了一下,以使我的后背对着他在我感觉到本来抓在他手里的铺盖已转移到我的背上时,我听到了他的声音——“自己走进去吧 。”
那条道很宽,很长 。两行白杨拔地而起,青森森地直指天空,让人觉得有一条深不见底的隧道,要通向另一个陌生而不可把握的世界 。
但下面经历的事更令人入迷 。最后林冰走了,离开了红瓦房和黑瓦房 。
少年时代的成长期,之于人的一生是极其重要的 。少年的灵魂是一块柔软非常的橡皮泥,生活中的任何指印只要在上头轻轻一摁,便会留下指纹 。这些指纹如同胎记一样,伴随着一生,抹是抹不掉的 。一个人在这段时期内就已定型了,剩下的只是发展,只是实现 。好似炼出炉的钢,它在本质上已无法改变,能变化的只是它的形状、用途 。
人是在痛的伴随下成长的,没有痛,就没有成长,因此,我们并不会因为怕痛而拒绝成长 。回忆是对生命的过滤,是重新上路的准备,所以《红瓦》有了这样的结尾:“黄昏时,我已背起铺盖卷,走上了静寂的白杨夹道 。在我的身后,是红瓦房和黑瓦房,是永远的红瓦房和永远的黑瓦房 。

曹文轩的作品的读后感怎么写?


曹文轩的作品读后感
——根鸟读后感
寒假里,读完了曹文轩的小说,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钦佩根鸟的勇敢、善良,同时也感受到了根鸟那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这本书教会了我要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哪怕希望渺茫,哪怕路上荆棘丛生,也要一如既往的奋进向前 。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男孩根鸟在第一次独自打猎时看见了一只白色的鹰,这只鹰的脚上绑着一张纸条,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女紫烟写的,她在悬崖上采花,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峡谷,一个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 。从此,根鸟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那个大峡谷,一定要救出那个叫紫烟的女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