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的作品的读后感怎么写?( 六 )


在《根鸟》中,我印象深刻的还一处——那梦幻诱人能使人失忆的漂亮“果子” 。在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诱惑,你能有抵制诱惑的毅力吗?要是有的话,没有什么能阻挡你迎接梦想!不要因为“米溪”舒适而停下,不要因为“莺店”有人而停下,一直向前吧!
第二部儿童文学:《细米》什么才是孩子想要的?细米,一个在爸爸妈妈眼中纯属“捣蛋鬼”的小男孩,喜欢在任何木头上涂刻:桌子,床沿,柱子,墙??只要他那把小刻刀能派上用场,他一定好好使用一番,妈妈永远丢不完他的刻刀 。可是作为细米最亲的人,可曾留心观察过那桌子上刻着的是什么?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刻都可是称为“艺术品”!可他妈妈却只知道一味地拿棍子解决问题,结果呢?只能是让别人觉得细米是个很不听话的孩子,也就是别人眼中的“差生”!想:当学生做了你觉得不应该做的事的时候,是拿了引导,教训还是挨打呢?哪种效果会更好呢?梅纹是知青下乡住在细米家的,细米很喜欢梅纹 。梅纹刚到细米家就发现了他的这些“作品”,梅纹很惊讶很赞赏,也许梅纹是第一个表扬细米的人 。细米的开心可想而知 。梅纹开始转变这个有天分的小男孩:买了专业的刻刀,想法送到城里去展览,为他的雕刻办个人展,转变他的观念??细米静了,有素养了,可这个听话的细米还是那个快乐有天分的细米吗?自从他开始规规矩矩地学雕刻后,他不再感觉到雕刻能带给他快乐,他不再那么有天赋有想法,似乎什么在束缚着他!这样的转变好吗?也许真的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吧!有得有失 。好生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看了《细米》之后,我不禁在想——什么才是孩子想要的?我想孩子想要的我们当老师的肯定给不了,特别是班主任,更是反其道而行:学生喜欢游泳,学校规定不准游泳,除非大人陪着;学生喜欢玩陀螺,学校不准玩;学生喜欢下课能疯玩一会儿,学校规定下课不准在教室跑;学生过年喜欢玩鞭炮,学校规定不要玩;学生喜欢??学校不准??是的,我们一直在为学生的安全考虑,可,孩子的成长呢?就像一棵树,没有人管着,它就长不好吗?我是老师,我是班主任,我经常矛盾着,我不知道我该站在哪一边,因为我也曾经是小孩子 。
第三部儿童文学:《山羊不吃天堂草》宁死保留气节一大群饿了很多天的山羊,面对着绿油油的天堂草,只是抬着头仰望,任由主人的鞭子狠狠落下,也不向前一步 。最后,这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变成了雪白雪白的!山羊为什么不吃天堂草这个我不得而知,可是我想也许就像我们人一样,有些事是不能做的 。这就是为什么称这是一种高贵的山羊的原因吧 。山羊能做到宁死不跨越自己的雷池,那人呢?请看主人公:明子,一个10几岁的小男孩,就是因为他家的山羊不吃天堂草死了而跟随师傅到城里当木匠 。这是一个诚实机警可爱的小男孩,他会因为雇主不好而故意使坏,会因为师傅少分自己钱而和师傅作对,会因为担心别的小木匠被别的师傅打而把自己拉到的雇主转交给他??在开始,他是一个是非分明的小男孩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活在那个破烂草屋里,城市的繁华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