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书籍读后感范文有没有?( 五 )


而其中的关键,应当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当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 。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 。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可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 。“爱心育人”不仅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 。
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坚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欢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范文有没有?


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提议》,书中的第11条"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条实际是说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必须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才能把知识理解透,掌握好 。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每一位教师都到过的现象:昨日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日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 。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而在昨日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 。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 。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怎样进行思考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呢那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 。那里是说不管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作业 。我对"实际作业"的理解是实践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知识运用的作业 。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中、运用中思考知识,掌握知识 。
这条提议就是说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必须的"空白",学生能够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我不理解的知识 。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也许不是好课 。要张弛有度 。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范文有没有?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 。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 。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明白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