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谊的古诗词词个赋( 二 )


1.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董庭兰,善弹琴,被誉为"古琴王子" 。
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
2.曛:日色昏暗 。
这里是说天空阴云密布,太阳黯然无光 。
3.知己:知心朋友 。
4.识:赏识 。
5.君:古代对人的尊称 。
这里指董大 。
千里的云似乎变成了黄色,阳光也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
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qí)路,儿女共沾巾 。
译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
风烟滚滚,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
译文二: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
译文三: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 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 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 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 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
译文四: (即将告别)由三秦环绕护卫着的都城长安,(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
(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 。
(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 [zhí] 尺 。
译文五: 三秦护卫着长安,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 。
我和你在离别时都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
只要全国各地都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近邻 。
不必在告别的地方,像普通儿女一样挥泪告别 。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 人,初唐四杰之一 。
他是著名学者王通的孙子,很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之称,可惜不到三十岁就在渡海时落水而死了 。
他做过几任小官,却两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过的 。
留传下来的《王子安集》里,文比较多,诗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 。
这首诗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长安 。
他曾几次到过长安 。
这首诗有少年进取的精神,没有消极颓唐的情绪,可能是诗人二十岁以前在长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所作 。
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 。
一作“蜀州”,在今四川省崇庆县 。
“本文题目应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86年才改为“蜀州”当时王勃已故10年 。
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带 。
王勃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后来他的才华更是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扬,卢,骆并称为初唐四杰 。
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
随即出游巴蜀 。
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
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
《赠汪伦》 lǐ bǎi chéng zhōu jiāng yǜ xíng ,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hū wé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
táo huā tán huǐ shēn qiān chǐ ,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bù jí wāng lún sòng wǒ qíng .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
不但与杜甫并称“李杜”,还被人们称为“诗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