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与书画鉴赏( 二 )


又如画家画树上的小鸟时,这只小鸟并非是被画框框起来的东西,而是无限空间中的一个生命象征,是「超以象外」、「灵的空间」,其内涵力量在于能引导观「脱离自我」、从所观赏的画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及清新脱俗之感 。
三远看形,近看笔墨趣味 。
“气韵生动”者,是指一幅作品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衡量作者对主题(主体)的诠释和渲染水平 。
气韵生动与否,不仅是绘画技能的展现,也是美学修养的体量 。
因此,气韵生动是品鉴画作时的第一要素,余下如“骨法用笔”等五法,均是营造气韵生动的具体措施 。
“骨法用笔”者,指笔墨技巧 。
中国画是用笔和墨塑造形象的 。
画中如果不见“笔墨”,不啻去欣赏摄影作品了 。
明末清初常州画派的开山鼻祖恽寿平(1633-1690年)说:“有笔有墨谓之画 。
”故笔墨是画的灵魂,是中国画独特的美学趣味所在 。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中国画是线的艺术,通过用笔的轻重、长短、粗细、刚柔、虚实、方圆、转折、顿挫、疾徐以及用墨的干湿、浓淡等多种变化,去表现对象的结构、形态,抒发作者的情感,渲染主题(主体)的意境 。
衣纹的描法,山石的皴法和花叶的勾勒,都是笔墨技巧 。
古人就有十八描二十六皴之说 。
描法有高古游丝描、铁线描、柳叶描、行云流水描、钉头鼠尾描等等 。
画家借用不同方法画出不同韵律的线条,造就不同的视觉效果,孕育不同的情感趣味 。
皴法如披麻皴、直擦皴、横擦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荷叶皴、小斧劈皴、大斧劈皴、拖泥带水皴等等 。
作者用不同的笔锋,不同的墨色,表现物体不同的质地 。
没骨法并非真正的没有“骨法”,而是墨中隐骨,色中藏笔,以片代线,蹊径另辟 。
“应物象形”者,指作者的造型能力 。

【中国诗词与书画鉴赏】

即画家的描绘要能完美地表现被写对象的形与神,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
西方写实,东方写意 。
国人作画,不照搬现实中的“形”,而更注重借“形”传“神” 。
齐白石 (1864一1957年) 有句名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众所周知,白石老人精于画虾 。
他长期深入观察和揣摩虾的形态,不断对虾的外形进行提炼,着力强化虾在水中的动态和透明感,最终让人感到画上的虾竟有生命的律动 。
从解剖学分析,白石的虾与现实形态的确存在差距,但从艺术角度看,这种源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正是艺术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
“随类赋彩”者,是指着色技巧,用以强化物体的质量和感染力 。
宋代以前的山水画十分讲究色彩,但并不看重色相、色度、冷暖等对比关系,更关注的是如何协调画面整体的明暗结构 。
“随类赋彩”的“彩”,不单指光谱中的红、橙、黄、绿、青、蓝、...
【急】中国古代关于园林的诗词歌赋?《游拙政园》 叶圣陶 纤雨值休辰,园游恣幽赏 。
回沼抱南轩,几窗爰净朗…… 环顾卉树森,浓绿弥众象 。
稀处现楼台,微风动帘幌 。
北方是长安,冠盖属朋党 。
白日妖霾现,杀人弃沟壤 。
鸡鸣上客尊,狗苟公道枉 。
豪游金买笑,怜乞血殷颡 。
回答者: jianbo1105 - 秀才 二级 9-26 01:13中国古典园林滋生于东方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许多园林的建造借助文人和画家,由于这些人的参与,在建造园林时,他们将自己独特的理念融入到园林景观的建造中,中国古典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感情色彩 。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特别是山水画所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外师造化,内发心源”被造园者巧妙地运用到造园艺术中,再加上造园者自身感情的倾注,并受当代社会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和向往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活,努力营造一种“清净无为”“息心去欲”的境界 。
中国古典园林汇集了诸多的元素,为塑造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与质朴无华的气质和情趣 。
在方寸之中达到避凡尘,脱世俗,遨游名川大山,寄情于山水,达到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想境界,使游人富情于景,园与人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创造出极高的艺术境界 。
尽管园林中的山水草木,花鸟鱼禽大同小异,游观者却因各自的身份、处境和心情有别,“会心”寄情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即是“会心处不必在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