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平仄的书( 四 )


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
古汉语中的平仄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 。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
传统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
编辑本段普通话中的平仄 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 。
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
编辑本段粤语九声概述 现代粤语仍存在著『平、上、去、入』四声,并细分为九声,分别为「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和「阳入」 。
粤语九声声调表: 声调位置 字例 字例 字例 1)阴平声 因 分 诗 2)阴上声 忍 粉 史 3)阴去声 印 训 试 4)阳平声 人 焚 时 5)阳上声 引 愤 市 6)阳去声 刃 份 事 7)阴入声 壹 忽 ~(失) 8)中入声 ~(噎) ~ 屑 9)阳入声 日 佛 蚀 (~)表示有音无字 粤语九声中,第一、四声(阴平、阳平声)是平声,其他的七声(上、去、入声)都属仄声 。
以后查字典的时候(如商务大词典),只要看看它在注音上的数字(通常在右上角)是1-9中的那一个,便知是平是仄了 。
后记: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 。
举例如“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
”按普通话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都不符) 。
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 。
编辑本段四声与平仄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
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 。
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 。
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
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 。
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 。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
⑵上声 。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
⑶去声 。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
⑷入声 。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 。
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 。
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 。
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 。
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
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 。
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
《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疏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