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怎么样我们( 五 )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 。
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 。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
(2)上声 。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
(3)去声 。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
(4)入声 。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 。
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 。
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 。
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 。
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 。
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
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 。
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 。
依照传统的说法 。
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
《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这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
在韵书中 。
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 。
在诗词中 。
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
甚么字归甚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 。
在今天...
21世纪我们应具有怎样的人才观(用诗句回答)答案要选用古诗词来回...展开全部 《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
诗词君:“归乡无计”是多少诗人内心的悲伤 。
人说落日那边就是天涯,诗人极目眺望,望断天涯也没看到家乡 。
正在恼恨眼前的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重重暮云,又把青山密遮 。
《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
诗词君:“我爱你”有一万种表达方式,而《越人歌》中的我喜欢你,却似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委婉而真切,让人回味无穷 。
诗词君上高中时,好友念出这两句时,觉得好美,再看好友脸上的表情,亦是如此 。
感谢诗词带来的美 。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宋】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诗词君:柳永心怀抱负,想要入仕,却经年不得 。
在年年失意之后,在一天傍晚,他看着江面,暮雨洗涤残秋 。
失意的愁苦笼罩在心头,只有无语的长江,依旧东流 。
无人懂得柳永心中的孤寂与哀愁 。
...
怎样欣赏诗词朗诵是培养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
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
”(《诗大序》)这里的“嗟叹”“永歌”都涉及声音 。
诗人创作时,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由联想而化为具体的形象,诉诸声音,诉诸文字,然后流传 。
我们要领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也只有通过朗诵去追溯,去再现 。
朗诵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要把自己领会到了的情感读出来 。
在朗诵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要确切理解字、词、句的意义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由语音、语法、词汇构成,词汇的意义尤为重要 。
读者如果不懂得诗人所用词语的意义,就不能理解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这首诗里的“坐”是“因为”的意思,“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枫林的晚景,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红呢!”有人不明白“坐”的这个意义,理解成“坐在那里”,照坐立的“坐”去理解,就不符合诗人的原意,也就谈不上欣赏这句诗了 。
第二,要了解诗的节奏 。
古诗词的节奏,与诗句的字数有密切的关系,汉语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四言诗四个音节一句,五言诗五个音节一句,七言诗七个音节一句,每句的音节是固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