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诗词( 三 )


袁枚是个十分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读书、爱旅游,70岁上午时候还远行到了南京、广东、广西等地 。
难怪当时便有人称赞他“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 。
多从生活中寻找情趣,旅旅游看看书,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对身体健康很有帮助哦~~乐天派诗人——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他生逢乱世,命途多舛,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晚年多病还患有风疾,但是他却活到了74岁,比当时很多的人都要长寿,想必与他乐观的心态有关,《自觉》一诗中他写道:“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 。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
”你害怕老去,越会觉得老得快,你担忧疾病,疾病更难痊愈,坦然面对,是治病防老最好的药方 。
老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不正是这个道理吗?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苏轼在《游诸佛舍》一诗中写道:“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苏轼爱茶,对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较深的研究,诗文中也有许多关于茶的佳作 。
茶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饭后喝碗茶还能解油腻,对于利尿解热也有一定的作用 。
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的饮些茶也是不错的养生方法哦!
古代诗词告诉你如何养生展开全部 自古就有长寿的案例,可见养生之说并不是从现代兴起的话题,而是自古就有的 。
那么我们的古人都是怎么养生的呢?看看这些古代养生…… 自古就有长寿的案例,可见养生之说并不是从现代兴起的话题,而是自古就有的 。
那么我们的古人都是怎么养生的呢?看看这些古代养生名人你就会知道了 。
现在锻炼身体的活动和器械都很多,医疗也很发达,人的寿命普遍提高,可是古代处处都很落后,那时候的人怎么养生呢?下面是古代几个著名的文人的一些养生方法,赶紧来学学吧!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说过“饱食,不用坐与卧,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 。
”散步时须徐步缓行,老弱者不妨执杖相助,强调散步的方法和妙处 。
宋代文人沈存中说过:“衣服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则神安道胜也 。
”《礼记·内则》也提出“五日则汤清浴,三日具沐”的要求,都是说沐浴对身体的好处 。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
”利用节假日外出游览,投身大自然,探幽览胜,能令人心旷神怡,疲惫、郁闷尽置身外 。
他曾在儋县建一“息轩”,并题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
” 南宋诗人陆游,晚间读书,一般不过晚10点 。
他说“睡眠是消除精神疲劳的最佳方法,文人经常熬夜思维能力下降,于身体健康无益 。
”他的观点即使放在现在也十分科学 。
元朝名画家倪瓒,在年高体弱无力外出的情况下,将自己喜爱的山水画贴于居室四壁,足不出户,卧而赏之 。
为此他还在《促顾贽见访》诗中说:“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 。
”也可见他对游山玩水的推崇 。
明代诗人高濂,布置好自己的庭院,在庭院里栽花种草、饲鸟养鱼,环境清雅,用来调节生活节奏,陶冶性情,他曾著《燕闭清赏笺》,把鉴赏清玩作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
古代的文人都喜欢作诗咏赋,我们不仅可以从一些古书中的描述来学习的他们的养生方式,而且还苦役通过他们的诗歌作品来学习其中养生妙招 。
看了上面几个文人的养生方式,你都明白了吗?...
以慈和铭为首对联,医疗机构用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搜索“微诗词”后关注,可以求藏头对联、祝福对联、春联等等 。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 。
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
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