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诗银诗词讲座

范诗银诗词讲座

诗词讲座:关于对联一,基础1.仄起平收(一二为平,三四为仄;阴平阳平为平,上去入为仄 。
)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2.对联六相-五对一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内容相关 。
(前五为对,最后一个为联 。
)二、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是写岳阳楼的对联,上联是登临极目远眺所见之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下联化用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三、马蹄韵:特点是平平仄仄两两交替1:一言句:水(仄)山(平)2:二言句:碧水(仄仄)青山(平平)明月(平仄)暮风(仄平)3:三言句:诗一首(平仄仄)酒三杯(仄平平)芦如雪(平平仄)瀑带寒(仄仄平)4:四言句:春来一处(平平仄仄)冷退三山(仄仄平平)剑锋积锈(仄平平仄)书架落尘(平仄仄平)注:“积”在此处视为今音 。
5:五言句:极浦停舟处(仄仄平平仄)江南落絮时(平平仄仄平)镜台依竹牖(仄平平仄仄)茶社就春泥(平仄仄平平)6:六言句古道西风瘦马(仄仄平平仄仄)枯藤老树昏鸦(平平仄仄平平)注:这是从马致远的天净沙中摘出来的句子遥看那轮明月(平仄仄平平仄)已回千里故乡(仄平平仄仄平)注:此句为转句7:七言句三春水色垂杨里(平平仄仄平平仄)四面城池落照间(仄仄平平仄仄平)疏雨晚敲枯叶响(平仄仄平平仄仄)细风凉抱乱蝉鸣(仄平平仄仄平平)八言句以上就是个拆分整合的复句而已,不再举例 。
四、1.数字中除三、千外都是仄 。
2.古入声字:第三大点中四言里的“积”,五言里的“极”、“竹” 。
...
诗词会的主持人演讲词展开全部 同学们,大家好 。
众所周知,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积淀 。
因此,让我们在今天这个诗词会中,一起领悟一下诗词的魅力吧!下面,欢迎…… (不晓得你的内容,每个人诗词的题目,所以只能泛泛而谈了)现在让……一起带我们走进……;有请……; (自己上台的)听了那么多同学的朗诵,让我不仅感到了文字的魅力,更让我体会到了演讲的魅力,这不禁让我跃跃欲试,下面,就让我为大家演讲一首…… (尾声)悠悠五千年,创造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培养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爱国之心……一幅幅壮丽画面由此产生——这不仅是我国的文化,更是世界的精髓 。
这次诗词会虽已结束,然而诗词的魅力却永不退色!谢谢大家...
数字电视有诗词讲座吗?风云文学论坛诗词对联讲座第5讲:《平水韵与入声专题》主讲:烟波归人今天主要是两个内容,一是平水韵,一是入声 。
要想学好作对联,要想学习古典诗词,那么,就必须认识并熟悉《平水韵》 。
这是学习古典格律文学必须掌握的,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
不识古韵,是永远跨不进古典诗词真正的殿堂的 。
古诗配古韵,古典又雅气,这是很有道理的 。
在中国的声韵学中,将中国的古音分为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 。
中古音之时代界定,是自魏晋南北朝起,至唐宋时期 。
这也是近体诗的起源和兴盛时期,近体诗的体裁流传了下来,同样,伴随它的专有诗韵也同样传了下来 。
南宋时平水的刘渊,将这类可以同用的韵进行合并,成了107韵,后人渐为106韵,所以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叫做“诗韵” 。
所以,唐朝时虽然没有《平水韵》,但我们看唐时的近体诗,也都是符合平水韵的 。






...
演讲诗词 诗词因为不知道您的演讲受众是谁,给您推荐三首针对不同教育背景受众的诗,请参考 。
玉楼春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
上片写初春的风景 。
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
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 。
首先是“縠皱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