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的诗词( 二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
臣不胜(音"生")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
而议者谓为非计 。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
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 。
——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
夫难平者,事也 。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故事】托孤222年8月,白帝托孤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逝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 。
至223年2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 。
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 。
)”诸葛亮涕泣的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和其他儿子视诸葛亮为父 。
延至4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 。
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 。
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
称赞出师表的诗句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译: 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社会上的事情是多么的复杂和困难,只知道北伐抗金,收复中原,为祖国效力,豪气壮如山 。
回忆当年夜雨中楼船横江,大败金兵于瓜洲,秋天在大散关,我们的英勇骑兵大胜金兵 。
年轻时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到头来都化为泡影,只有虚度年华,空自叹息,看看镜中的人,头发都斑白了 。
孔明真是一代贤相,他的《出师表》好得名传于世,千百年来有谁能同他相比呢?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
(白居易)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
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