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写作与吟颂( 三 )


这次活动更让我们体会到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保护好环境 。
一但大自然遭到了破坏,许多动物就会失去它们的家园,就像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哀叹 。
亲近母亲河,爱护母亲河,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诗词创作及古风文字写作问题词牌的选择主要看你的需要啦,简单点说,不同词牌的长短用韵格律句式都是不同的,在表达特定的情感时,如果能选择一个合适的词牌的话,就会声情并茂,达到很好的抒情效果 。
令词比较短小,适合抒发刹那间的灵思妙悟,在词律上近律诗,妙在立意声情和才思,如果忽然有了很好的想法灵感,或者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强烈情感,都是可以写小令和一些中调的 。
由于令词易学难精,佳作往往可遇而不可求,但初学者建议还是从令词写起,容易培养词感,而且新手往往匠气不浓,下手大胆,所以能得几阙造语新鲜活泼的好词亦未可知 。
而慢词,由于对声律的要求比较多,初学者往往很难把握,作的时候要熟悉词牌,对有几句和每句的长短都要有个把握,要仔细构思,稳妥安排,注意铺排和前后的勾连,下字多思多改,写成一稿要大声吟诵,找出听起来不顺畅的地方斟酌修改,才能勉强得一阕好词 。
具体词牌,笼统的不好讲,你去看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吧,有词谱二百余阙,每首的要着都有简单讲解,一般足可够用 。
至于填词技法的书,还是龙先生的,词学十讲,很是深入浅出 。
若要深入研究,唐圭璋先生的词话丛编汇聚了绝大部分的词话资料,可以备以检阅,至于一些专业的词学论文,觉得水平到了的时候再去看吧,词学季刊和词学,坊间恐不易得,自己有兴趣的话去找找是了 。
至于古风,不知道你具体什么意思,若是统指古体诗(与近体诗,就是律诗绝句相对)的话,恐怕不是朝夕学得来的 。
古体虽然格律用韵较宽,但想写出一种古朴意蕴绝不容易,从汉魏六朝诗看起,唐诗看看几位大诗人的古体,能得多少,能写到什么程度,就看个人天分了,另外,熟读经史亦是学古体的正途,否则气格不易上去的 。
就说这些吧,希望有帮助~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什么意思?1.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意思就是“熟能生巧” 。
读多了,模仿、转化、借用、引申,都是一种熏陶,都是一种积累 。
讲究“熟”字,到了张口就背诵,提笔就写得出,别人讲了上句,我们能够接出下句,你一定会有文学、语文、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古汉语能力等等方面的长足进步的!试一试?坚持几年,必得好处!2. 出自——清 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
赞颂亲情的古诗展开全部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 ??阳光 。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写作背景及评析: 孟郊 (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
早年屡试不第,漫游南北,流寓苏州 。
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 。
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
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 。
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
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
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