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诗词的语调( 二 )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 。
由于字形相近由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 。
由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级成的较常用的字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 。
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闹出笑语,就是指的这种误读 。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 。
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音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些被称为“异读词” 。
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国家于50年代就组织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并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 。
历经几十年,几易其稿 。
1985年 。
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上、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间、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 。
在使用《审音表》的时候,最好是对照着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来看 。
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义项和用例,然后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 。
比较以后,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一律以《审音表》为准 。
这样就达到了读音规范的目的 。
二、把握作品的基调1、阅读理解 就是首先要熟悉作品,从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 。
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确地掌握作品的情调与节奏,正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
第一,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
第二,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这是深刻理解作品的关键 。
第三,根据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熟悉作品的内容和结构 。
对于抒情性作品,应着重熟悉其抒情线索和感情格调 。
对于叙事作品,应着重熟悉作品的情节与人物性格 。
对于论述文,需要通过逐段分析理解,抓住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和论述方法,或者抓住文章的说明次序和说明方法 。
总之,只有掌握了不同作品的特点,熟悉了作品的具体内容,才能准确地把握不同的朗读方法 。
2、设计方案 就是在深刻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如何通过语音的具体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
第一,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以及不同听众对象等因素,来确定朗读的基调 。
第二,对整个作品的朗读方案应有总体考虑 。
例如作品中写景的地方怎么读?作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怎么安排快慢、高低、重音和停顿等 。
三、朗读的技巧1、呼吸学会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发出来的音坚实有力,音质优美,而且传送得较远 。
有的人在朗读时呼吸显得急促,甚至上气不接下气,...
怎么让朗读有气势?一、为什么要朗读理解古诗的重要手段就是朗读,通过阅读古诗进行理解,把古诗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古诗朗读教学时要抓准押韵的字、节奏、语调等许多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 。
二、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读要朗诵好一首古诗,首先必须理解这首诗内容,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根据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调 。
教学时,我先讲解古诗的涵义,再采取示范、教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古诗 。
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用升语调,哪句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从强次减弱,语速平缓 。
三、注意朗读的速度古诗朗读还要讲究朗读的速度 。
教学时,我一般先让学生试读后,再作些指导,让学生注意朗读的速度 。
诗歌朗读其实是读和唱之间的形式 。
一般来说,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用快速;沉寂郁闷、悲伤的内容要用慢速;感情没有突出变化的地方用中速 。
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开头两句是交代,感情没有突出变化,宜用中速;最后两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读时应用慢速,才能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
四、注意朗读时的停顿古诗朗读要抑扬顿挫,才能体会古诗的真正意境,有的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其特殊涵义,有的为了渲染某种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