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古诗词( 三 )


--------------------------------------------------------------------------------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 , 唐代诗人 。
字达夫 , 一字仲武 。
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 , 曾做过散骑常侍 。
有《高常侍集》 。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 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 , 扬州市南面 。
3. 京口:在长江南岸 , 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
5. 数重:几层 。
6. 绿:吹绿了 。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
--------------------------------------------------------------------------------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 , 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 , 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 诗人站在瓜洲渡口 , 放眼南望 , 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 , 中间隔一条江水 。
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 , 也不远了 。
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
第三句又写景 , 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 , 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 , 是使动用法 , 用得绝妙 。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 , 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 , 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 , 诗人眺望已久 , 不觉皓月初上 , 诗人用疑问的句式 , 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 , 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
本诗从字面上看 , 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 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
其实 , 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
本诗是“文字频改 , 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
--------------------------------------------------------------------------------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 ,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
字介甫 , 号半山 , 临川(今属江西)人 。
有《临川先生文集》 。
塞下曲卢纶月 黑 雁 飞 高 , 单 于 夜 遁 逃 。
欲 将 轻 骑 逐 , 大 雪 满 弓 刀 。
[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
2.月黑:没有月光 。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
4.遁:逃走 。
5.将:...
速度要一篇400字左右的古诗文赏析!要好的!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  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 , 王之涣与高?、王昌龄到酒店饮酒 , 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 , 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
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 , 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 事未必实有 。
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 , 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 , 气象开阔 。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 , 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 , 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 , 虽也写观望上游 , 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 , 与此句不同 。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 , 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 , 表现的是动态美 。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 , 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 , 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 , 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
同时展示了广漠壮阔的风光 , 不愧为千古奇句 。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 , 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 , 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