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野趣味的诗词( 三 )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
故:仍然 。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
嶂:陡立的山峰 。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
合:长满 。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及意思《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译文】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 。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
注释译文 【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
垂纶:钓鱼 。
纶:钓鱼用的丝线 。
莓:一种小草 。
苔:苔藓植物 。
借问:向人打听 。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
应:回应,答应 。
映:遮映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 。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 。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
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 。
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 。
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 。
稚子,小孩也 。
“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 。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