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粥的由来传说,拗九节的意义( 二 )


对于寓意好的传统节日我们要加以传承 。拗九节的寓意是不要忘祖 , 要记得孝敬父母 。这个节日的寓意与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百善孝为先”十分符合 。所以 , 对于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加以传承和发扬 。
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 “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不管是正月廿九 , 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 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 ,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

拗九粥的由来传说,拗九节的意义

文章插图
3、拗九节粥怎样制作 ??? 要具体一点的拗九节的来历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 。据传,古时候有一叫目连的 , 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 , 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 , 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 。”(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 。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 。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 , 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 。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
拗九节的习俗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 。“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 。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 , 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 , 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 , 送回娘家 , 孝敬父母 。此外,凡是人的岁数逢九,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