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粥的由来传说,拗九节的意义( 四 )


另一说源出送穷,明代学者谢肇制说:“高阳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弃破及街巷口,除贫鬼 。”清代学者多赞成此说,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诗:“相传拗九届芳辰 , 各煮饴糜杂枣榛 。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 。”
制作方法
以荸荠、花生、红枣、桂圆为主,可加入莲子、 白果等,与白米渗糯米加红糖同煮至熟或烯烂 成粥即可食用 。(花生、莲子可先浸泡或先煮到半熟后再同米煮 。)
“拗九节”过后三天,便是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也是福州特有的传说节日,简称“二月二” 。二月二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咸粥 。咸粥是以糯米、芹菜、葱、蒜、虾米、海蛎、肉丝等为原料 , 煮成的咸味稀饭 。二月二煮咸稀饭,主要是因为古时的福州,物质不丰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平时难得鸡鸭鱼肉,只能在过春节前,才有必要又有可能采购一番,为大年三十和正月备足“粮草”(因为正月期间,许多商家也停工休息,市场上不易买到合适的食品) 。储存了将近一个月的食品,能吃的已经吃完了,吃不完的也到了即将腐烂变质的时候了,节俭的家庭主妇就在二月二这天,把正月尚未吃完的食品都混在一起 , 加一些糯米,煮成稀饭,全家人围在一起把它吃完,以免浪费 。二月二之后,又开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饭的日子 。久而久之 , 二月二煮咸稀饭的习俗就形成了 。由于二月二源于清理、烹调正月富余下来的食物,所以,有的人家有富余食物的就煮,没有富余食物的就不煮 。这就是二月二不如“拗九节”热闹、规范的缘故 。但是,二月二毕竟弘扬了福州人不铺张浪费、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原料:糯米、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红糖板等8种材料
做法:
第一道工序:浸泡
将糯米浸泡30分钟,莲子、花生各用清水浸泡1小时 。浸泡过的糯米不仅煮得透也香;而莲子、花生由于比较硬,必须浸泡1小时后,煮起来才容易烂 。
第二道工序:蒸煮
将浸泡过的糯米捞起淘洗后放置小蒸笼里,用旺火蒸10分钟后起锅 , 加水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一同放入,用饭勺均匀搅拌,再用旺火煮五分钟 。
第三道工序:加糖
待糯米呈现出黏性时,放入红糖板(放多少因人而异),使用慢火煮3分钟(火太旺糯米因黏性大容易烧焦) 。
第四道工序:搅拌
红糖板全部溶解后,用饭勺搅拌 , 糯米饭变红可关火 。这过程需再用1分钟时间 。
材料:糯米200g,粳米50g(根据喜好增减),花生100g , 红枣25g,桂圆肉30g,带皮荸荠250g,红糖适量,水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