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古诗词四言律诗( 二 )


古诗词包括以下内容: 从时间上说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
词是宋代人的发明,又叫长短句 。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
古体诗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
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
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
我们可以说 。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
近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
绝句又叫"截句" 。
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
有关古诗词的知识古诗词知识--------诗、词、曲展开全部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
1.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
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 。
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
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 。
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
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
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 。
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 。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
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
每个字用平声(相当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还是用仄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都有规定 。
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 。
或五言,或七言 。
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字用平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绝句用不用对仗都可以 。
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绝句 。
2.词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 。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
开始是用来为某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 。
为谱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叫做词牌 。
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 。
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 。
如"早行"、"咏梅"等 。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 。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
一首词只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
一段叫一阕 。
双调中的两段,称上阕、下阕,或叫上片、下片,三叠、四叠中的段落按次序叫第一阕、第二阕……词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 。
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 。
3.曲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 。
宋、金时期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词,发展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又称北曲) 。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
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 。
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 。
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