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古诗词四言律诗( 六 )


浮云游子意 。
落日故人情 。
挥手自兹去 。
萧萧班马鸣 。
39秋词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40鲁山山行 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
41浣溪沙 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
萧萧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4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4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
跪求: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诗词格律可是门学问呢,可不是一个帖子能讲清的,我只把最紧要的发上来,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话,还是下载一些诗词格律的书吧,我个人比较偏爱王力的版本 。
我也很喜爱诗词,希望以后可以多多交流^^先谈【律诗的韵】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 。
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的用韵 。
一般人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 。
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
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 。
上平声15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15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三盐十五咸 五律第一句,多数是不押韵的;七律第一句,多数是押韵的 。
由于第一句押韵与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韵脚也可以不太严格,用邻近的韵也行 。
这种首句用韵的风气到晚唐才相当普遍,宋代更成为有意识的时尚 。
现在试举两个例子:清明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山园小梅 [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
这两首诗用的都是十三元韵,但是杜牧《清明》第一句韵脚却用了十二文韵的"纷"字,林逋《山园小梅》第一句韵脚却用了一先韵的"妍"字 。
这种首句用邻韵的情况,在王维、李白、杜甫等盛唐诗人的律诗里是少见的 。
以上所述律诗用韵的严格性,只是为了说明古代的律诗 。
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 。
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它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 。
下面讲【律诗的平仄】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 。
(一)五律七律的平仄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
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由这相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
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1)平仄脚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平脚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二)孤平的避忌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 。
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 。
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 。
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
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 。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另有一种补救办法,详见下文 。
(三)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