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城墙的诗词

关于西安城墙的诗词

描写西安古城墙的诗词展开全部 一城开四门,五险守皇安 。
都言不可破,时过境已迁 。
古为御敌筑,今成民乐园 。
凭栏望星晨,沧桑岁月转 。
(安虎)九宫四方城,横竖权圈人 。
城墙千万砖,块块有深情 。
修城因权贵,守城凭兵民 。
墙高五六丈,墙上起高楼 。
城南出君王,城北迎宾朋 。
东门通商贾,西门兵车行 。
角楼观八方,敌台设敌楼 。
御敌固金汤,生息可自由 。
历经千年风,荷城慰明月 。
云移风影动,风动城河清 。
(王琼韬)厚重伟岸古城墙,精美大气四方方 。
做人爱憎自分明,生离死别吼秦腔 。
楞冷蹭倔豪义杠,直来直去热心肠 。
华夏源脉此独存,全球人民都神往 。
(《西安信息大厦》曾经古城第一高,五十六层一地标 。
巍巍矗立南二环,现代文明此骄傲 。
)(孙建民)...
钟鼓楼、西安城墙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 。
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
它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 。
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袭击 。
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 。
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 。
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 。
”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
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 。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 。
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 。
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 。
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 。
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 。
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 。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
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
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 。
朱元璋任命长兴侯耿柄文和都指挥使璞英主持修筑 。
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历时8年,西安城墙的修筑才全部竣工 。
明西安城墙修筑得高大坚固,西、南两面城墙基本上和唐长安城皇城的范围相同 。
东、北两面城墙分别向外扩移了三分之一 。
这座城墙的外形是一座长方形 。
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 。
南城墙长4256米,北城墙长4262米,西城墙长2706米,东城墙长2886米,周长13.9公里 。
最初的西安城墙采用黄土夯打而成 。
在城墙墙基和墙顶还分别有一层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层 。
这种三合土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猕猴桃汁拌合而成 。
干燥之后,坚硬如石,用镐都刨不动 。
西安城墙自明代初年建成后,历代屡有修葺 。
明穆宗隆庆年间,也就是公元1568年,陕西都指挥使张祉为原来的城墙内外包砌了青砖 。
清乾隆年间,也就是公元1781年,陕西巡府毕沅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补修 。
沿旧城墙先围基石后灌脚,再用黄土逐层夯打,至顶部铺砌青砖,并对整个城墙外壁加厚砖面 。
城墙内每隔40—60米,用青砖砌筑水槽一道,排除城墙顶面雨水,对西安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重要作用 。
尤其是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了环城公园,使这座古建筑重新焕发了昔日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