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鉴赏沅溪沙
浣溪沙 苏轼 诗意 全文翻译 赏析展开全部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
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 。
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喝口茶赏析:《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
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
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 。
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 。
“村南村北”概括“缲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 。
“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 。
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 。
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
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 。
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
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 。
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 。
【苏轼诗词鉴赏沅溪沙】
“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 。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 。
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 。
“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 。
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像,更是余味无穷 。
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
《浣溪沙》词中有“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兴》一诗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原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
主宾倒置的同时,宾语“香稻粒”、“碧梧枝”还被拆开分属主宾位置 。
对于古典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 。
...
请帮忙找几首古诗赏析1\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 。
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宠罩在夜的暗影中 。
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 。
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
这不仅进一步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而且把读者的视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让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笼罩着一片夜的静寂,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无言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这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 。
如果诗人的笔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诗的意境、手法便不见得有多少新鲜感 。
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 。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 。
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 。
在静谧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 。
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
三、四两句写的自然还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实际上所蕴含的却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 。
这构思非常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
春天是生命的象征,它总是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喧闹的声响、生命的活力 。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人生如逆旅,幸好还有苏轼》读后感100字
- 苏轼:养一个好心态,顶得上世间一切良药
- 岁月易老,心要年轻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宋代诗人|宋代最著名的十大诗人,宋代出名的诗人
- 诗词大赛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格式怎么样?
- 《苏轼词八讲》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