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上册独坐敬亭山作者:李白 (唐代)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望洞庭作者:刘禹锡 (唐代)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忆江南作者:白居易(唐代)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诗意 【内容】: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释义】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注释:①谙:熟悉②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③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简单的意思: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能不想念江南?今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忆江南①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什么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望洞庭 【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忆江南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感悟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诗词都描述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表现了是人对山水的热爱,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
《独坐敬亭山》描写孤独的李白在敬亭山下的感受;《望洞庭》中诗人刘禹锡描述了美丽的洞庭湖的景色;《忆江南》的作者白居易描写了江南的美好风光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的诗意 。
长期飘泊的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这是刘禹锡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所作之词 。
词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人情物态糅为一体,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从而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伤春之情巧妙的烘托出来 。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起句似有突兀,让人不易理解,及至看了下文,才恍然大悟 。
原来“春去也”是抒情主人公即下文那个“独坐亦含嚬”的洛城少女的慨叹之词 。
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词三首》可以提什么问题?《古诗词三首》1、读拼音,写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