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有名诗词鉴赏( 三 )


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
’” 曹操出兵汉中时,本来企图进攻刘备,可是驻入汉中后,估计情势,却又发觉很多不利,进既不能,守也不便,想撤退,又怕于面子不好看 。
正在犹豫,恰巧厨子送进一盘炖鸡来,他就一边吃,一边继续盘算 。
这时,部将夏侯敦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便随口说了两个字:“鸡肋” 。
杨修知道了,便叫勤务兵给他收拾行装 。
别人问他,他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曹公把汉中当作鸡肋,他觉得留在这里没有什么味道,所以要回去了 。
”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师还朝 。
后来,人们就借“鸡肋”来比喻乏味,说是“如嚼鸡肋”,或“味如鸡肋” 。
乐不思蜀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 。
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 。
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
”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 。
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 。
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 。
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 。
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 。
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
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 。
” 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 。
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谷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 。
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 。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 。
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
三顾茅庐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 。
”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 。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 。
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 。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 。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
三国演义著名人物和故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英文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