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手帕的诗词( 二 )


有一个上古时代的传说:巴人首领廪君率船队顺清江西征,在盐池与美丽的盐水女神相爱,廪君把自己的一绺头发送给女神说:“结上它吧,我要和你同生共死 。
”但廪君不愿停止西征的脚步,女神恋恋不舍化做飞虫拦住了他的去路想挽留他,廪君就在阳石之上一箭射死了女神,女神死时脖颈上还缠绕着他送的头发……“结上它吧,我要和你同生共死 。
” 【梳篦】 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十分重视 。
梳篦使头发洁净无尘、丝丝相现早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有插梳的习惯 。
春秋以前的梳子形制复杂、装饰考究,但外形特征基本一致,都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
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为主,尤以木料最常见 。
梳篦的造型,多上圆下方形似马蹄 。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 。
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 。
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 。
【化妆品】 战国时期的女子已开始铅粉扑面、黛黑画眉把自己变媸为妍 。
宋玉之《大招》中即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
长袂拂面,善留客只 。
”之说 。
《韩非子》也云:“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
”当然,最有名的话还是出自《战国策》中那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
古代的妆粉,有两种成份,一种以米粒研碎后加入香料而成,故粉字从“米”,从“分” 。
另一种是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 。
因为它是化铅而成,也称“铅粉” 。
除米粉、铅粉外,妆粉也有用其它物质制作的 。
如在宋代,有以益母草、石膏粉制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有以紫茉莉花籽制成的“珍珠粉”;在清代,有用滑石及其它细软的矿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
粉的颜色也从原来的白色增至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的香料,使之更具迷人魅力 。
古代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是胭脂 。
胭脂亦作“焉支”、“燕支”,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也是妆面的主要用品,类似今天我们用的腮红 。
【手帕.穿心合...
描写古代女子闺房的句子!走进那阁楼,环往四周,那用上好檀木所雕成的桌椅上细致的刻着不同的花纹,处处流转着所属于女儿家的细腻温婉的感觉 。
靠近竹窗边,那花梨木的桌子上摆放着几张宣纸,砚台上搁着几只毛笔,宣纸上是几株含苞待放的菊花,细腻的笔法,似乎在宣示着闺阁的主人也是多愁善感 竹窗上所挂着的是紫色薄纱,岁窗外徐徐吹过的风儿而飘动一直很好奇,古代女子的闺房究竟是怎样的,闺房里又都有些什么东西呢? 【菱花铜镜】 古书中描写的闺中的女儿家多半是自恋的,在她爱上一个人以前 。
她先迷恋的人是自己,她最好的闺友是镜子 。
最有名的镜子是一条叫做若耶的小溪吧,那个在溪畔浣纱的姑娘美丽的倒影把鱼儿都羞得潜到了水底,留下了千百年说也说不完的故事 。
铜镜在古代用以梳妆照面和照妖辟邪,现存最早的铜镜出土于殷墟的妇好墓,想必一个协夫出征的女子英雄心底也是极爱美的,更不要说世间平凡的女子了 。
在西汉年间,人们就开始用铜镜作为男女爱情的表记、信物,取“心心相映”之寓意 。
生前互相赠送,“朝夕相伴”,死后随之埋入墓中,以示“生死不渝” 。
唐苏鄂《杜阳杂编》里有一个“破镜重圆”的故事,记述了南朝乐昌公主与驸马徐德言历经了磨难与悲欢后终得相聚 。
现今仍常用以比喻夫妻失散后重逢或离异后重归于好 。
宋代黄坚《沁园春》里写:“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近得伊” 。
不由得让人想到《红楼梦》里那一场镜花水月的梦境,那一场深深的无望的爱情 。
【亵衣】 古代女子的内衣最早被称为“亵衣” 。
“亵”意为“轻浮、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是回避和隐讳的 。
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史料见于汉朝 。
古代女子内衣蕴藏着不尽的昔日情怀,“前圆后方,前短后长,这是应和天地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过腰、胸、肩等分别系带,是为了在流动中达到不同的‘塑身修形’效果 。
袋口的拼接处,必须绣上小幅图案来遮住线的结点,保持画面完整,这便是所谓‘出境生情’”,且汇聚了绣、缝、贴、补、缀、盘、滚等几十种工艺,用以表达不同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