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的诗词

石的诗词

关于石头的诗句 相关诗句示例如下:1、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
——唐 · 太上隐者《答人》译文:我偶然来到这深山的松树下游玩,累了就用石头当枕头无忧无虑地睡上一觉 。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唐 · 王维《山居秋暝》译文: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
3、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唐 · 贾岛《题李凝幽居岛》译文: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
4、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唐 · 李白《蜀道难》译文:传说这五位壮士因开山导致地崩山摧而壮烈牺牲,才使得蜀道的天梯石栈连结了起来 。
5、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
——唐 · 李白《蜀道难译文:飞流瀑布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
6、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
——唐 · 李白《夏日山中》译文:脱下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 。
7、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
——唐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巨石江祖耸立在清溪河畔,就像是直扫青天的一幅天然画屏 。
8、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
——唐 · 张旭《桃花溪》译文: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
9、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
——唐 · 孟郊《劝学》译文: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 。
10、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唐 · 李贺《李凭箜篌引》译文: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
带石的古诗词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
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
《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八阵图》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动,遗恨失吞吴
·关于石头的文章.诗句?石上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
【赏析】 这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 。
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世济时,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蓍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与成小说《红楼梦》 。
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
小说产生的清朝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腐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封建制度行将全面崩溃 。
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后,嗅到了封建阶级垂死的气息;他不满现实,而想“补天”,挽回本阶级的颓势,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么破残,根本无法修补了,所以有枉生世间的悲叹 。
这也正是《红楼梦》中经常流露虚无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深刻的时代和阶级根源 。
但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坚持了他所说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样,势必如恩格斯所说,“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拉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 。
”(《致玛·哈克奈斯》)这就使我们从曹雪芹所叙的“身前身后事”变即小说中所真实描绘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看到了整个封建阶级必然“一败涂地”的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 。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专门述说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辛酸与苦衷的,也是全书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现的诗篇 。
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红楼梦》这一旷世千古的奇书 。
不仅在作者,就是在后人看来,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脂砚斋甲戌本评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