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白玉蟾诗词( 三 )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
“谪仙”就是李白 。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
望 石 门鲍照访世失隐沦, 从山异灵士 。
明发振云冠, 升峤远栖趾 。
高峰插半天, 长崖断千里 。
氛雾承星辰, 潭壑洞江汜 。
崭绝类虎牙, 漓岏象熊耳 。
埋冰或百年, 韬树必千纪 。
鸡鸣清涧中, 猿啸白云里 。
瑶波逐空开, 霞石触峰起 。
回互非一形, 参差悉相似 。
倾听风管宾, 缅望钓龙子 。
松桂盈膝前, 如何秽城市 。
·〔鲍照简介〕 鲍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灌云县)人,生于晋义熙十年(414) 。
由于出身微贱,而又生活在东晋末年门阀特权盛行的时代,一生受尽了歧视和打击,只做过几任小官 。
逝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 。
钟嵘在《诗品》中说:“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
”他的作品充满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绪,其诗风雄健奔放,对后代诗人特别是李白有很大影响 。
他于宋文帝十六年(439)到江州任职时,曾游庐山 。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谢灵运山行非有期, 弥远不能辍 。
但欲淹昏旦, 遂复经圆缺 。
积峡忽复启, 平途俄已绝 。
峦垅有合沓, 往来无踪辙 。
昼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后移籍会稽,谢玄之孙,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 。
晋孝武帝时袭封康乐公 。
刘裕代晋,起为散骑常侍 。
少帝时,出为永嘉太守 。
元嘉八年(431),宋文帝让他出任临川内史 。
不久,被人以叛逆罪弹劾,流徙广州 。
元嘉十年(433)被杀于广州,时年49岁 。
他好为山泽之游,尝与宾客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到临海,从者数百人 。
他的山水诗能再现大自然之美,语言富有色泽和光彩,是我国山水诗的开创人,曾在义熙七、八年(411-412)两次到庐山游览,与慧远友善 。
·〔题释〕 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 。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简析]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 。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
关于牧童的古诗句展开全部 有啊~~《牧童词》唐代诗人 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司家截尔头上角!”《牧童》唐代诗人 刘驾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
《牧童》唐代诗人 卢肇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
《山中》 唐代诗人 李涉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
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
《牧童》宋代 诗人 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村晚》宋代诗人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牧童》宋代诗人 白玉蟾 杨柳阴初合,村童睡正迷 。
一牛贪草嫩,吃过断桥西 。
...
古诗牧童原文《牧童》唐代诗人 刘驾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
《牧童》唐代诗人 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