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愁三种境界

古诗词中愁三种境界

古诗词中人生三种境界是什么?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 1、 萧瑟的秋风中,游子登高望远,怀念亲人,见不到又音信难通,就如一名学者刚开始在学问时那种对知识的惆怅迷惘的心情跃然纸上 。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首先要高瞻远瞩认清前人所走的路,也就是说,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做学问的起点 。
此句选自——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
” 1、沉溺于热恋中的情人对爱情的执着,人消瘦了,但决不后悔.就如学者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一种认定了目标就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 。
2、作为一名做学问者,应深思熟虑,就象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切、不惜一切的追求自己的目标 。
此句选自——宋·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 1、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和理解 。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只有在学习和苦苦钻研的基础上,才能够功到自然成,一朝顿悟,发前人所未发之秘,辟前人所未辟之境 。
此句选自——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宝马雕车香满路 。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特别说明:此三种境界出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此第三境也 。
人生的三种境界.诗句展开全部 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引三首宋词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故称人生词三境界. 第一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慕轻寒,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第二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柳永的《凤栖梧》: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第三种境界的诗句引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还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
”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
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历程,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本文就“看山看水”的三境界而剖析一下 。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 这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初识世界,纯洁无瑕,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不会故意认错,以致说1是1,2是2,丁是丁,卯是卯 。
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点:一群大人在进行智力竞赛,主持人说“6”“9”不掉头,就出了个题:“6+9=?”,大家都在想,智力竞赛题目决不会就字面那么简单,结果谁都不敢立即抢答,而是苦苦思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