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愁三种境界( 五 )


通常我们很少看到这种重的句子,因为这完全是哲学上的追问,他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 。
我们大概只有在爬高山时,才会有这种感觉:到达巅峰的时候,忽然感觉到巨大的孤独感,视觉上无尽苍茫的一刹那,会觉得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
这种句子在春秋战国...
说古诗词中有描写人生的三大意境是王国维引用古诗词形容的仍生三境界 他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的《蝶恋花》) 。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北宋柳永《蝶恋花》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辛弃疾《青玉案》) 。
此第三境也 。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是那三首诗句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不朽之作《人间词话》中曾用形象的比喻提出了治学的三种境界或说是三个过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此第一境界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此第二境界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此第三境界也 。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句出自北宋晏殊的《鹊踏枝》(又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原为念远怀人之作,王国维却将其化为人生之一境界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意为:一夜秋风,吹尽了树叶,独自登上高楼,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
而此处是指:一个人治学,首先要高瞻远瞩,立志高远 。
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出自北宋风流词人柳三变的《凤栖梧》(又名《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 。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这原也是怀人之作,意指深情专注于意中人,为了她,骨瘦形销,衣带渐宽,绝不反悔 。
而我们呢,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学’消得人憔悴” 。
即要覃思苦虑,孜孜以求,犹如热恋中的情人热切地、不惜一切地追求着所思 。
这种执着的追求精神,对于痴情者固然需要,对“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更是不可缺少 。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出自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更吹落,星如雨 。
宝马雕车香满路 。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在百千人群中只寻找一那个,却总是踪影皆无 。
正在没有什么希望之时 。
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还未归去,正在那里等待!这里是指,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一朝顿悟,发前人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犹如在灯如海、人如潮的灯节之夜,千追百寻终于找到了朝思暮想的心上人一样 。
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汗水赢来的掌声,是有心血浇灌出来的鲜花 。
概括起来,用通俗的话讲,这三种境界就是:立下大志,不懈努力,终获成功 。
而关键在于第二境界,这不纯粹是意志的磨练,还是一种人生的考验 。
引用路瑶的一句话,“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

古诗词赏析的方法展开全部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 。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语文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诗眼题眼】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 。
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