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常用典故大全贾生( 五 )


“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 。
"燕然"是山名,即今蒙古境内杭爱山.“勒”是在石头上刻字.东汉时,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所以,“燕然未勒”有功业未成、边患未平的含意;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坚守边疆,保家卫国的决心 。
古诗《贾生》带拼音,急!急!急!1、徐孺下陈蕃之榻 。
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 。
江西丰城人 。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 。
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 。
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 。
唐檀去世以后,徐孺子便在槠山过起长期的隐居生活,一面种地,一面设帐授徒 。
他曾一度外出远游,向大儒樊英、黄琼请教,得益非浅,使他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之一,受到地方官员多次举荐,但他都谢绝了 。
徐稚非常清高自持 。
据《资治通鉴》载,徐稚早年拜黄琼为师,可当黄琼做了大官之后,徐稚就主动与黄琼断绝了来往,专心在家务农而不再交游士林 。
至黄琼死后,稚往吊之,哭得很伤心,但他不通报姓名,以至在场的人六七千人都不认识他 。
东汉名臣陈蕃到豫章做太守(147),立志做一番大事,一到当地就急着找名流徐孺子请教天下大事,随从劝谏应该先到衙门去,结果被他臭骂 。
当时徐稚已年过50岁,当陈蕃派人将他从槠山请来时,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张可活动的床,徐稚来时放下,走后挂起 。
因此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
”把徐稚作为江西“人杰地灵”的代表 。
今南昌市有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为豫章十景之一 。
1979年建成孺子亭公园 。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 。
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
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 。
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 。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 。
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
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 。
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 。
《汉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 。
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 。
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 。
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 。
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 。
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 。
《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 。
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
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
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 。
“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 。
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芙蓉) 。
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有七步之才,《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一连三联对偶,后两联尤为工整;“被”字,“冒”字见出作者选词用字的匠心 。
“邺水朱华”两句是写宴会之文,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 。
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 。
这里称谢灵运是称官职,和称王安石为王临川(籍贯)不同 。
曹植与谢灵运分处魏晋时代的首尾两端,植是出汉音,启魏响,灵运是出东晋,启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