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能不能洗头,清明节能洗头吗?( 二 )


5、牵钩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 。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 。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常 。
6、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 , 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 。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 , 轮毂相望 。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 。《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在古人那里 , 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 。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 , 就剪断风筝线 , 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
7、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 , 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 。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 , 名曰打秋千 。”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 , 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
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
8、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 。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 , 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
9、蹴鞠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 , 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 。在这些活动中 , “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 。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 , 战国时期流入民间 , 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