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能不能洗头,清明节能洗头吗?

1、清明节能洗头吗?清明节可以洗头 。
清明节的习俗:
1、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 , 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 。唐朝之后 , 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 , 尽是生死离别处 。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 , 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 , 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 , 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 , 燃纸钱金锭 , 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
2、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 。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 , 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 。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 , 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
3、插柳
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 , 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 , 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 。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 。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 。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 , 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 , 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 。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
4、清明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簇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