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鸟的诗词歌赋( 二 )


西风渐紧斜晖外,红藕香损莲枝断 。
凤飞来仪凰相随,残酒一杯空悲叹 。
孤魂一缕梦游往,一樽芳酒,醉醉空 。
岁岁年年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何踪?百次凝眸转瞬灭,梦系千年月空留 。
有关丝绸之路的诗词歌赋展开全部 1、敕勒歌斛律金北朝(439-534)敕勒川,阴山下 。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
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
[1] 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
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
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
3、凉 州 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
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 。
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 。
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
4、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古从军行七首(其四)是唐代边塞大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古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
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 。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
官至秘书省校书郎 。
5、凉 州 词王 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
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 。
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