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诗词定风波( 五 )


“竹杖芒鞋轻胜马” , 写词人竹杖芒鞋 , 顶风冲雨 , 从容前行 , 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 , 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此句更进一步 , 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 , 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
以上数句 , 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 , 充满清旷豪放之气 , 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 , 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 , 心胸为之舒阔 。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 , 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 。
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 , 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 , 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 , 毫无差别 , 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 , 意谓风雨之声 , 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
“风雨”二字 , 一语双关 , 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 , 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
[7]读罢全词 , 令人心情振奋 , 心境豁然 , 心灵净化 。
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 , 在读者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
此词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 , 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
从心理学“白日梦”的角度看 , 此词实际是作者描绘的一个淡泊从容、旷达超脱的白日梦 , 在多个方面都非常符合白日梦的特征 。
第一 , 心情符合白日梦之条件——郁闷不爽 。
写此词前三年 , 即公元1079年 , 作者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 , 被捕入狱 , 后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 宦海沉浮 , 经历坎坷 , 理想不竟 , 抱负未果 , 使作者几年来一直郁郁不得志 , 思想上陷入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之中 , 心情烦闷 。
第二 , 意境符合白日梦之真谛——宁静自由 。
作者对现实的官场险恶生活非常厌倦 , 渴望摆脱这种生活 , 退隐江湖 , 过一种淡泊宁静、无忧无患、无欲无求、轻松自由的生活 , 也即“归去” 。
第三 , 结构具备白日梦之特征——自然完整 。
入梦的引子是“饮酒”和“下雨” 。
酒的微醉让作者晕晕乎乎 , 这是白日梦形成的主要基础 。
烟雨的迷蒙让天气灰暗朦胧 , 创设了入梦的良好氛围 。
入梦句是“莫听穿林打叶声” , 梦境为“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这里作者用“竹杖”“芒鞋”“蓑衣”“烟雨”等意象及雨中“吟啸”“徐行”等动作创设了一个极为美妙的白日梦梦境 , 活脱脱地勾勒出了一个隐居江湖过着从容淡泊生活的隐士形象 , 他虽无荣华富贵之享受 , 但亦无宦海浮沉之忧患 , 心情得以平静 , 心境得以安宁 。
梦醒句为“料峭春风吹酒醒 , 微冷 , 山头斜照却相迎” 。
料峭的春风吹醒了醉酒 , 作者感到冷 , 一个激凌 , 头脑清醒了 , 梦结束了 , 作者又回到现实之中 。
这“冷”既是实写酒醒后身体感到冷 , 也是写梦醒后又想到自己的遭遇而产生的心冷 。
正在这时 , 远处山头温暖的夕阳让作者感到了些许暖意 , 也增添了他战胜逆境的信心 。
过渡句为“回首向来萧瑟处” 。
虽然“相迎”的斜阳给作者带了一丝温暖 , 但一想到自己饱含萧瑟风雨的坎坷仕途路——“回首向来萧瑟处” , 心中燃起的希望之火又熄灭了!梦破后寻梦句为“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仕途的风雨就如同这自然界的风雨一样变幻无常 , 他所期盼的仕途阳光又会在多长的风雨之后?与其终日忍受这种提心吊胆之痛 , 还不如“归去” , 退隐江湖 , 一切平静 , 无悲无喜 , “无雨无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