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 诗词( 三 )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
《入若耶溪》 (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
【赏析】: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 。
本篇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 。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 。
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 。
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 。
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 。
“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 。
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 。
“蝉噪”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 。
像唐代...
以动衬静的诗句有哪些1.《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2.《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3.《游东田》 南北朝 谢朓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
4.《不食仙姑山房》 唐代 张籍 寂寂花枝里,草堂唯素琴 。
因山曾改眼,见客不言心 。
月出溪路静,鹤鸣云树深 。
丹砂如可学,便欲住幽林 。
5.《夏意》 宋 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
古诗中以动写静的诗句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
入若耶溪 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 。
逢雪宿芙蓉山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晓发 赵嘏 旅行宜早发,况复是南归 。
月影缘山尽,钟声隔浦微 。
星残萤共映,叶落鸟惊飞 。
去去渡南渚,树深人出稀 。
山下宿 白居易 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 。
何处水边碓,夜舂云母声 。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望中有怀 朱长文 龙向洞中衔雨出,鸟从花里带香飞 。
白云断处见明月,黄叶落时闻捣衣 。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早秋宿田舍 曹邺 涧草疏疏萤火光,山月朗朗枫树长 。
南村犊子夜声急,应是栏边新有霜 。
杂曲歌辞·入破第一 千门今夜晓初晴,万里天河彻帝京 。
璨璨繁星驾秋色,棱棱霜气韵钟声 。
宿山寺 项斯 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